第93章 疑點(1 / 2)

一周的時間轉瞬即逝,唐周的傷勢已然盡好,被公孫龍問話之後,重新回到六藝的教學之中,不過之前的事情,還是給了他不小的刺激,變得性格孤僻,獨來獨往,不和其他人為伴,常常一個人躲在居室之中,偶爾喃喃自語。

與此同時,韓重言也從重傷之中恢複過來,憑借他的恢複能力和甘蠅的大還丹,雖然不能運功,但是勉強可以下地走路,隻是身上的繃帶尚未撤去,包紮得嚴嚴實實。

古色古香的書樓中,眾人坐在蒲團之上,麵前是一方木桌,上麵放置了文房四寶,一張白色的宣紙鋪開,靜等眾人下筆。

在一張張方桌之間,一人環走其中,手中拿著一根墨毫筆,給眾人講解六藝中的書法之道。

此人正是儒家六藝中書道的教導者張芝,三十歲上下的年紀十分年輕,一對眯眯眼總是忍不住笑意,雖然是老師,卻全然沒有威嚴之氣,搖頭晃腦的模樣頗為滑稽,說話平緩,一頓一續,充滿抑揚頓挫的語調。

“所謂書法之道,便是以文墨為刀劍,傷人救命,六藝中的書法實為製作書帛,借助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法,將古今文典中蘊含的天地大道,鋪張成筆墨,潛藏在書帛中,在關鍵時刻假意釋放,無需準備時間。”

“書帛可以收納九數之法的九靈法術,也能蘊含劍氣威能,或是召喚神兵玄獸相助,用禦獸之法降服的玄獸可以短時間內收納在書帛中,不過這需要精妙的技巧。”

沒等張芝說完,立刻有人出言。

“張芝老師,可否展示一下嗎?書帛的奇妙。”

微微點頭,張芝從胸口的衣兜內掏出了三卷圓形的書帛,先拿出了一張最小的書帛,他攤開之後,開口道。

“書帛根據威力、大小、作用,各有分類,用法極多,除了我們儒家,道家、陰陽家等,皆有精通,其中道家甚至將書法與符籙結合,使用特殊的陰文,具有驅役鬼神的力量。”

“此書帛乃我昨日隨意書寫,水靈之卷,氤氳之霧。”

隻見張芝撕開了書帛後,一股白色的水霧突然出現,迅速占領了書樓內的空間,慢慢溢出,不過等他一擺長袖,幾道大風吹起,將水霧吹散,眾人趕緊抓緊桌子上的宣紙避免被吹走。

緊接著,張芝撕開了第二個書帛,此書帛是三卷書帛中最大的,隻見書帛斷裂之色,一個白色的身影出現,撲哧撲哧翅膀,落在了他的肩頭,定神一看,原來是一隻純白色的山鳥,極為罕見,岐山中少有的品種。

張芝笑道:“藏物之卷,禦獸,此卷最為複雜,失敗率極高,需要極高的天賦才能駕馭。”

“最後一卷。”

攤開了最後一卷,在眾人詫異的眼神中,張芝開口道:“沒錯,最後一卷,是為白卷,乃是一切的基礎,製作書帛,封則為卷,需要用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筆為靈,墨為魂,紙為精,硯為氣。”

“除了文房四寶,最重要的便是書寫之道,因人而異,有人筆走龍蛇,有人妙筆生花,有人入木三分,有人遒龍盤虎,皆是個人領悟,書帛製作,需要靜心凝神,一絲失誤,全篇皆廢。”

在張芝的教導下,眾人開始沾染文墨書寫,演示書法,每一筆都需要運足體內能量,其中對於兵家之人最是不易,兵家鬥氣,天然活躍暴躁,不易控製,稍有不慎,力透紙背,戳穿紙張。

對此,林正怡然自得,和音律相比,書法對他而言,要輕鬆了許多,上一世,作為漢語言文學出身,他的長處便是書法,最擅長模仿名家書法,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三人最甚,張旭的草書稍稍精通。

對於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種書體都有涉獵,在舉人試的文舉中獲得推優,他那一手精妙華麗的書法功底占了不少功勞,在書法一道,他完全可以碾壓其他人,畢竟算是這一世,他的書法功底,起碼有二十年。

況且書帛的製作,他無師自通之時也摸索了七七八八,隻不過製作的書帛完全沒有張芝精致,工序不全,並非是儒家書道的步驟,不過憑借不存於世的李白詩篇,亦能發揮強大的威力。

當張芝走到林正的麵前時,也忍不住停下了腳步,開口詢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被突然搭話,林正沒有回應,心中不動,筆鋒鬥轉,寫完了《詩經》小雅中的采薇最後一句,方才停筆,恭敬回答。

“學生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