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求劍(1 / 2)

當學院外圍舉辦著激烈的箭術實戰之時,岐山學宮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素問殿,儒家八門柱之一麒麟子聞仲的居所。

森嚴的圍院,四周的浮雕都是騰龍臥虎,吐露著一股肅殺氣息,牆頭的飛簷之上,排布了一個個目光淩厲、栩栩如生的鷹隼石雕,它們展翅欲飛。

沒有多餘的華麗裝飾,四麵基本都是由大理石砌壘的牆壁,牆壁緊靠著一排排武器架,放置了刀槍棍棒、斧鉞勾叉等十八般兵器,儼然一個演武廳。

聞仲親自來到門外接客,在他身後跟著一老一少兩人,老的鶴發童顏,麵容祥和,身上流露出一股除塵脫俗的氣息,令人心生敬仰之情。

少的二十多歲,似乎不滿三十,五官清秀,體格消瘦,身材挺拔,一對眼神卻銳利淩然,其神態肅穆,身上沒有年輕人的活力,反而看上去格外沉重,身後背負了一個快接近一人高的黑匣,上麵刻著劍紋,一看就是劍匣。

“請坐,不要客氣,這是岐山山茶是今年新摘的,旁處可喝不到,我不喜喝茶,平素皆是用來招待客人,聽說修雲先生似乎很喜歡,不如到時帶一些回京都。”

對身邊的老者李修雲恭敬道,聞仲親自給他沏茶。

“哈哈哈哈,多謝,那老朽就客氣了。”

李修雲爽朗笑道,雙手接過茶碗,輕輕搖蕩起來,似乎要讓茶葉散開,在熱氣騰騰中,彌漫著一股茶香。

“修雲前輩,聽說您在京城已經半隱居,經年不曾回岐山探望,如今來我這素問殿,不知道有何貴幹,聞仲作為晚輩,如在能力之內,定當盡力辦到,無需委婉。”

聞仲和李修雲相視而坐,中間是一方八仙桌,在李修雲的身後,劍匣青年肅穆而立。

在岐山學宮七十二賢中,白鶴居士李修雲的輩分頗高,憑借其德高望重的資曆,是岐山八門柱的不二人選。

可惜其性子閑散,不願置身繁忙中,連宮主孔騰的請求都會婉拒,所以未曾加入八門柱之列,不過他在岐山中,十分受人尊敬,麒麟子也曾受其師恩,是數一數二的老資曆。

“既然你如此說了,老朽也不好意思揣著明白裝糊塗,此番前來,卻是有一番所求,不然憑借我的性子,豈會放棄那京都竹林的安樂翁生活。”

摸了摸嘴角的胡子,李修雲笑顏道,一臉祥和。

“隱逸之道,所謂小隱於野,中隱於市,上隱於朝,修雲前輩喜歡就好。”

不善拍馬屁的聞仲,苦笑著開口道,暗道,估計也隻有修雲前輩如此豁達,早年遊曆九十州,拜訪諸子百家,一身本領彙雜貫通,心境非常人可以理解,更有道家隱士之心。

儒家向來講究君子行徑,“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如今盛世清平,當朝文帝更是一代明君,正是有道之邦。

“學而優則仕”,儒家出身之人,皆以入朝為官,效命大漢為榮,李修雲也曾在朝為官,做外交重臣,禮教異邦蠻族,卻在知天命之年歸隱。

“人老了,須知天命,小隱於野,我倒是寧做一農家翁,可惜身不由己,隻能歸於鬧市,進可入朝,退可清修,這不,現在就有一樁舊事找上門。”

輕輕抿了一口岐山山茶,李修雲露出了滿足的表情,似笑非笑道。

“難道是因為您身後的少年嗎?”

“沒錯,老朽遊曆九十州,欠下不少恩情,如今老了,故人之子來求,我怎可不應,所以隻好厚著臉皮來岐山找你幫忙。”

李修雲坦然道,揮手招了招身邊的青年,再次開口道:“無疆,還不上前,拜見岐山八門柱麒麟子聞仲先生,不可失了禮數。”

無疆將劍匣緞帶解開,“碰”得一聲,讓其落在地上,劍匣古樸而立,上麵的古劍紋晦澀難懂,一看就是經久曆年之物。

上前一步,無疆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道:“晚輩無疆,拜見聞仲先生。”

點點頭,姑且算是回應,有些不解的聞仲把目光看向了李修雲,靜待對方解釋。

“此子,乃是姒姓,越國餘脈,諸侯勾踐之後,會稽山無餘穀鑄劍莊門人,如今為了尋回越國先祖打造的十三劍而遊曆天下。”

“因聞我岐山劍林中,藏有越八劍的斷水,而我和其父又有些因緣,故他登門拜訪,請我帶他上岐山求劍,所以我才特意跑來找你。”

聞言,聞仲露出了苦笑的表情,單單獨求一把古劍,此事不大不小,往大了說,在岐山,此事確實等不得台麵,他一人足以決定,畢竟劍林是他管轄,說小,斷水是劍林之物,不管過往種種因緣,乃是岐山之物,如何隨便贈人。

思考了一陣,聞仲開口道:“修雲前輩和這位年輕人不妨在我們岐山暫且住下,三日內,我會想一個妥當的解決方式,勢必不會叫您白跑一趟。”

“如此甚好,我也很久沒有和月老下棋了,正好好敘敘舊,談談經年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