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碑林歸來後的第一天,岐山學宮的外院,山腳瀑布之下,林正正赤裸著上半身於瀑布的激流之下淬體的,突破了儒師的境界,他的肉體也有了不小程度的增強,麵對瀑布中央最湍急的流水也能輕鬆麵對,沒有吃力之感。
儒士九級和儒師境界雖然隻是一線之差,但兩者的差距卻是有著天壤之別,林正的變化可謂脫胎換骨。
瀑布的流水冰涼刺骨,不斷衝擊著林正,他的身體卻是火熱,丹田之內,林正運行著莫牙傳授的離火功,一股股熾熱的暖流在他體內流轉,從十二正經到奇經八脈,按照大周天的規律運行。
自從林正體內的氣海凝聚,道家元氣重新又回到了玉碑中,一時遁隱,他丹田內宛如漩渦一般運轉的氣海之上,就是道祖玉碑。
因為境界提升,玉碑也出現些許變化,原本暗淡的光芒開始變得耀眼起來,上麵若隱若現的銘文逐漸清晰,玉碑背後雕刻的飛禽走獸、花草林木都顯露出模樣,呈現動態的變化,玄妙非凡。
今天來到岐山山腳的瀑布下,林正也不是單純為了煉體,而是為了煉化從徐甲的白骨洞府中帶出來的百辟劍匣,後天就是高柴考教他修為的時候,如果可以早日控製劍匣,對於他的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
因為沒有新入門的弟子,外院已經空了下來,林正專門來外院山腳的瀑布邊,此地空曠幽靜,無人打擾。
林正將指戒中的劍匣放了出來,立在身邊,戒備的靠近,試圖打開劍匣的封印,但和之前遭遇的情況一下,數道淩厲的劍氣。
可他的身手已經是今非昔比,“鏗鏘”一聲,玄炎劍出鞘,鬥轉之間,一道劍光閃爍,隻用一劍,就把劍匣射出的劍氣蕩開湮滅。
因為感受到林正身上傳來的劍意和劍氣,百辟劍匣開始搖晃起來,仿佛是地震來了一般顫動,不停發出“咚咚咚咚”的聲音。
隻聽“哢嚓”一聲,百辟劍匣的上端裂開一道口子,一個黑影飛出,正是一柄長劍,此劍名為飛景,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厲以石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它在空中自動飛行。
“無主飛劍,看來是有劍靈在控製,不虧是仙品的劍匣,真的寄住了劍靈,不知道是鑄劍師的靈魄,還是強大的劍客魂塚。”
林正興奮道,握緊手中的玄炎劍,等到飛劍來襲。
瞬間就鎖定了林正,飛景劍發出一聲清脆的劍鳴,瞬間激射而出,宛如離弦的箭矢,拖著尾巴的流星,眨眼之間,已經臨近。
“鏗鏘”一聲,火星四濺,飛景劍擦著林正的玄炎劍而過,劍鋒交錯之間,耀眼的火星差點灼傷他的眼睛。
感受到手中傳來的沉穩力道,林正還是用玄炎劍將飛劍隔開,後者彈飛之後,迅速倒轉,重新調整勢頭,再次向林正射來。
與此同時,又是兩聲清脆的劍鳴,從百辟劍匣之中再次射出兩個劍影,那是劍匣之中剩餘的兩柄長劍,流采、華鋒。
百辟劍匣中的三柄長劍都是同樣的款式,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采用了相同的鍛造工藝,經過上次道的淬煉,集合百人工匠所製,雖然都是采用百辟之法,但飛景、流采、華鋒三劍的鍛造材料卻不盡相同,各有千秋。
一柄飛劍,林正尚且可以對付,但是三柄飛劍齊出,他不免有些手忙腳亂,一時間,劍氣四溢,縱橫四麵八方,護住周身。
“倏忽八影”
“斯須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龍遊八方劍訣。”
飛劍來勢凶猛,不可能單純憑借劍氣擊敗,林正不敢硬拚,當即施展太乙玄門劍蛟龍境的劍訣,十幾道劍氣凝聚的分身出現,以此攪亂飛劍的追蹤能力,混淆視聽。
借此機會,林正全力圍攻其中一柄飛劍,他手中的玄炎劍似狂龍出海,祭出一道道龍形的劍氣,九條劍氣凝聚的龍影爭相恐後撲向其中一柄飛劍“流采”。
瞬間,飛劍“流采”的劍身之上,不斷傳來清脆的劍鳴,龍形劍氣將之打得東倒西歪,失去控製,落在地上,輕輕顫動,似乎還在奮力掙紮起來。
不過林正可不會給它機會,當即一腳踏出,將飛劍“流采”踩在腳下,叫之動彈不得。
另一邊“飛景”、“華鋒”二劍已經擊破了林正的劍氣分身,開始向他射來,後者不能移動,隻能強行以一敵二,他一抖手腕,力喝一聲“繁花落葉”,立刻舞出十幾道劍花,覆蓋了四麵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