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招收新弟子(1 / 2)

很快時間便悄然的過去,林正的修為也達到了終於達到了儒師八級,距離科舉的進士試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林正也已經在為科舉做好準備,每天練劍之餘,還看了不少儒家的經義,進士試的考試,可不光是要考文治,還有武功。

而文考的內容,便是儒家的經義,因而朝廷中大部分的文官,幾乎都是儒家出身,可惜朝廷中真正的實權位置上,儒家的人卻少的可憐。

在其他諸子百家以及朝廷的有意打壓之下,朝堂中傾向儒家的人已然不多,曾經大半個朝堂都是儒家弟子的場麵也已經見不到。

相比之下,道家的無為而治倒是開始興起,雖然道聖已經飛升,但是他在人間的影響力依舊十分的廣泛。

加上道家對朝廷並不具備任何的威脅,當今天子反而更加的看好,甚至還有些拖波助瀾的意思。

其他學說也需要道家的人出頭與儒家打擂台,畢竟除了道家以外,其他諸子百家可沒那個本事正麵跟儒家對抗。

這一天又到了岐山招收新弟子入門的時候,科舉的舉人試剛剛結束,新一屆的解元也已經出現,名為晁錯,乃是一位法家弟子,難得的是其文武雙全,比之上一屆的金聖歎有過之而無不及。

隻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晁錯在考完舉人試後,竟然會選擇拜入岐山,學習儒家的功法與經義,而不是去法家。

要知道當今天子文帝最喜歡的不是道家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他的心腹基本上都是法家弟子。

當今宰相祁檜,同樣是法家出身,但是他的兒子祁連山,卻同樣是拜在了岐山門下。

這其中的意味卻是值得深思,莫不是天子已經打算重用儒家。

林正並沒有多想,他在意的卻是晁錯這個人,根據林正所知,晁錯如今年紀與他相仿,不過二十左右,但是他在法家的修為,已經相當於儒家的大儒師。

這樣的修為別說拜入岐山,便是考科舉也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成功。

突然,林正腦海中閃過一道靈光,他已經知道晁錯的目標了,晁錯這一次來岐山的目的,並非是真的想要學習儒家的功法,而是想要衝著岐山那十三個加入稷下學宮的名額而來。

看出這一點的可不光是他,岐山的弟子也都不是傻子,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已經在岐山內傳的沸沸揚揚了。

但是晁錯乃是按著規矩來的,並無任何不妥之處,而岐山更是秉著儒家有教無類的特點,也從來不將人拒之門外。

隻要能夠通過試煉,便是異族人,岐山也會收下,與林正同一批的不就有著軋犖山這麼一個胡人。

隻是岐山的弟子卻已經是如臨大敵,岐山的十三個名額,他們可是想念已久,便是他們自己都在不停的明爭暗鬥著,哪裏還容得下晁錯這麼一個外人。

因而晁錯還沒有拜入岐山,已經有不少人將其視為生平大敵,他們也不想想,就算晁錯不來,這些名額也不一定會落在他們身上。

林正卻是絲毫沒有在意,他已經決定要參加這一次的科舉,打算憑自己的實力進入稷下學宮,而不是靠岐山的名額。

就算失敗,也不過是再等三年的功夫,林正還年輕,他還等的起。

林正是等的起,但是岐山的那些老生可不一定,岐山之中,可是有不少老生已經年過三十,甚至於劍林榜上的七位劍使,哪一個不是三十而立之年。

隻不過劍林的人對於稷下學宮並不太看得上,畢竟那個地方諸子百家都有,卻唯獨沒有劍道,因而對於他們這些練劍的人來說,去稷下學宮還不如待在岐山能夠學到的多。

畢竟岐山可是有著聞仲以及裴旻兩位劍道宗師,他們又何必舍近求遠。

比起劍林中的其他弟子,林正卻是有不得不去稷下學宮的理由,稷下學宮百家爭鳴,林正希望能夠從中得到解決他體內兩家真氣的辦法。

不光如此,他還希望能夠吸取更多學說的功法,因為有著天演論的存在,林正能夠驅使任何一家學說的真氣。

有著道聖玉碑的存在,功法越多,對林正的好處也是愈發的明顯,隨著他修為越高,他想要繼續領悟劍招,需要的知識量也就越多,若是能夠遍朗百家的功法,相信林正的眼界絕對會有很大的提高。

林正除了想解決道家真氣與儒家浩然正氣的問題,他還想要自創一門功法。

雖然他已經擁有天演論這等天人功法,但是天演論這門功法乃是來自道聖玉碑,這等神物可遇不可求,林正也不敢奢望將天演論給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