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京都賈嘉氣度不凡,論語功底極強,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而這位岐山林正,不止詩才絕世,想不到連修為都如此雄厚,著實讓我敬佩。”
袁盎的道歉顯得很有誠意,加上袁盎乃是朝廷官員,因而賈嘉雖然依舊有些不快,但是心中卻也趕到一絲飄然。
一直以來別人都稱呼他為名士賈誼之孫,反而忽略了他自身的名氣,認為他有如此才華本就應當。
而袁盎卻是直接點出了賈嘉最出色的地方,便是他所修煉的論語,畢竟賈嘉乃是儒家世家弟子,論語可以說是他必學的功法之一。
賈嘉對自己儒家的修為十分自信,但奈何袁盎的修為高出他太多,使得他根本毫無反抗之力。
好在袁盎見好就收,並沒有讓賈嘉丟臉,反而故意讓賈嘉在他的手底下支撐了這麼長的時間,甚至還跟袁盎用論語對攻了一手。
表麵上看雙方都不落下風,但是賈嘉自己心裏清楚,自己的攻擊對袁盎根本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是袁盎的防守之法,讓賈嘉感到很是意外。
想不到袁盎修煉的竟然也是論語,這下子二人之間可以說是拉近了不少距離。
畢竟是敗在論語之下,而非其他學派的功法,這多少讓賈嘉心中好受了許多。
更重要的是,袁盎如今乃是朝廷大官,有著官運護體,遠不是賈嘉這等毫無官身的人所能夠相抗衡的。
倒是林正此時顯得很是意外,要知道如今的儒家之中,詩詞一道可以說是最沒用的一道,因而雖然林正的詩名極大,但是卻並不見得會被他人給放在眼中。
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夠隨隨便便拿出那等傳世詩詞。
可是袁盎這話說的極為誠懇,甚至還當麵談論起林正的詩詞,顯然是對林正的詩詞有過研究。
在袁盎幾番恭維之下,賈嘉很快便忘記了之前的不快,畢竟一個朝廷官員如此恭維自己,換做是誰都會感到倍有麵子。
更不用說在這個極為重視顏麵的地方,一開始賈嘉便是因為覺得自己臉麵受損,不過在袁盎的故意為之的情況下,賈嘉此時反而被四周的看客給認了出來,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件事便會傳揚出去。
這對賈嘉來說無疑是最漲臉的事情。
這時候袁盎再次提起邀請二人的事情,賈嘉毫不猶豫的便答應了下來,甚至都不曾問過林正的意見。
林正雖然奇怪,但是也想看看這袁盎到底想要做什麼。
等到他進入到賢王劉啟所在的包間後,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袁盎這個時候竟然早已經投靠了劉啟一番。
要知道天子退位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太子劉顯會上位,因而劉啟不管再如何的賢,都沒有多少朝廷的官員看好。
但是這袁盎竟然敢冒險投靠劉啟,著實讓人感到驚訝。
不得不說袁盎的確很有眼光,在林正的記憶中,劉啟的確是成為了皇帝,隻是這個世界跟他所熟知的世界並不一樣,因而林正如今也不敢光憑記憶就對事情下結論。
劉啟此時親自起身前來迎接二人,給了二人極大的麵子,不得不說,在待人這一反麵,劉啟做得的確很好。
至少林正在劉啟的身上沒有感覺到一丁點盛氣淩人的感覺,劉啟的身上沒有絲毫的貴族架子,反而禮數周到,氣度十足。
這時候林正見到了跟隨在劉啟身後的晁錯和劉如意,劉如意此時正一臉微笑的看著林正,見林正望了過來,還向著林正點了點頭。
之前在岐山的時候,林正便跟劉如意打過一次交道,知道劉如意乃是劉啟之子,隻是不曾想,這晁錯竟然也是劉啟的人。
難怪晁錯能夠在岐山內得到一個稷下學宮的名額,原來這其中還有著外人所不知的交易。
“賈先生的大名,劉啟早有耳聞,隻是一直無緣一見,如今見到賈公子,才知道傳言所言不虛,賈公子都有著如此才情,可想而知賈誼先生會何等的風采。”
說完他立即又對林正道:“早就聽聞詩仙之名,卻不曾想詩仙竟然如此年輕,跟林公子一比,犬子便顯得相形見拙了。”
林正二人連道不敢,想不到劉啟竟然自稱名字而不是稱自己為本王,如此沒有架子的貴族,別說是林正,便是賈嘉也是頭一次見到。
很快,賈嘉便淹沒在了劉啟的熱情攻勢之中,口中直呼賢王,倒是林正心中依舊有些疑惑,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