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林正不由得佩服起當今天子來,如此情況之下,文帝竟然還能夠保證朝廷的正常,甚至民間之中都不曾出現過任何的流言。
不得不說,文帝不愧是高皇帝的子孫。
更讓林正佩服的是,就算在此等危急的情勢之下,文帝依舊對各個藩王如此寬宏。
難怪之前匈奴犯邊的時候,朝廷沒有任何的舉動,如今看來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隻要朝廷一旦露出疲態,那些個藩王便會聞風而動。
這一點連林正都能夠看得出來,他相信整個京都之中不可能沒人見到。
這一次的科舉雖然看似普通,但是林正如今卻是嗅到了一些不尋常的意味,他這時突然想起,這一次科舉之後,文帝便將代王此子劉躍給放回去,這一舉動顯然別有深意。
之前賈嘉跟林正所談論的大勢,卻隻是普通百姓都能夠看得出來的,但是林正從林玉兒口中所得知的消息,卻是隻有這些個遊蕩在整個天下九十州的遊俠兒才能夠知曉。
想到這林正不由得開始長籲短歎起來,若是真的迎來亂世,他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親人朋友。
力量,林正握了握拳頭,眼神堅定的看著自己的雙手,隻有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夠保護好她們。
之前林正還覺得天下已定,心中甚至還放鬆了許多,可是從林玉兒口中得知到的消息,卻是讓林正升起無限的危機感。
這些事情其他人並不清楚,但是兩世為人的林正卻是很清楚,對朝廷威脅最重的並不是那些藩王,也不是匈奴,而是那三家被朝廷視為疥癩之疾的民間勢力。
如今朝廷雖然派遣了軍隊前去圍剿其中之一的聞香教,可是從賈嘉口中得知,到目前為止,朝廷派出的人甚至連聞香教的高層都不曾見到。
首惡不誅,這樣的圍剿又有什麼意義,而且聞香教的手甚至能夠伸到岐山來,顯然,京都之中絕對有著跟聞香教妖人勾結的人。
隻可惜林正人微言輕,而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林正不過是個連科舉都不曾通過的舉人罷了,雖然在岐山之中略有薄名,但是在那些個大人物的眼中,也不過隻是一個個頭稍大一些的螻蟻。
說起來這還得多虧了孔聖,若非因為孔聖的名頭實在太過響亮,如今的漢朝恐怕早已風聲鶴唳。
或許朝廷另有解決的辦法,但是林正卻並不願意將自身的安危交給別人,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夠相信的,隻有他自己。
這一次林正對於稷下學宮之行變得更加堅定,希望能夠靠著稷下學宮的資源,迅速的提升自己的修為,至於什麼百家爭鬥,林正並不想參與其中。
隻是林正身為儒家弟子,就算他不想參與也不太可能,他的身上早已經打下了儒家的烙印。
就在林正閉門不出的這段時間,京都之中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匈奴這個時候竟然派人前來求親,想要替他們的冒頓單於求取一位漢宗室女。
消息傳出之後,這下子可是點燃了京都之中所有人的怒火,這些個在京待考的舉人紛紛聯名上書,甚至還有人開始遊行。
匈奴不久之前才犯了大漢的邊境,如今竟然又來求取漢宗室女,這簡直便是不將大漢給放在眼裏,這讓那些心高氣傲的讀書人如何受的了。
而且這個世界的讀書人可不是百無一用,他們一個個可都擁有不弱的修為在身,特別是如今待在京都之中的,可都是想要參加科舉的舉人,他們的修為最低都是儒師境界。
這下子便是朝廷也不得不重視起民意,卻又不敢直接拒絕匈奴的提議,隻能一拖再拖。
等消息傳到林正的耳中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了三天,林正心中一歎,看來這一次的和親恐怕是無法避免。
畢竟以朝廷如今的情勢,已經沒有餘力再去應付匈奴。
林正雖然也不願見到這一現象,但是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就算解決了朝廷內部的隱患,想要跟匈奴一戰,至少還得再休養生息數十年的時間。
畢竟若是沒有文景之治,哪裏會有後來的漢武盛世。
林正雖然沒有參與進去,但是林正的兩位好友,沈淩跟趙峰卻是不聲不響的參加了遊行。
這時候他們二人一前一後的前來找到林正,希望林正能夠出麵,畢竟林正在岐山的名聲不低,甚至還被當今天子召見過,而且林正的詩仙之名,更是由文帝親口說出。
因而他們便將主意打在林正的身上。
“林兄,這一次匈奴實在太過分了,竟然還想要取我皇家嫡女,是可忍孰不可忍。”沈淩一進來便一臉氣憤的看著林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