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嘉怎麼也沒有想到,林正早知道他故意示弱,林正第一次見到賈嘉的時候,便知道他不是個安於人後的人,怎麼可能甘願被林正壓著打,因而林正早已經有了應對之法。
加上賈嘉隻知道林正的劍法厲害,卻不知道,林正的禦劍之法,威力並不弱於劍法。
禦劍之法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失傳,因而賈嘉並不了解,加上賈嘉從來不曾將林正給放在眼裏,就算林正已經名揚京都,賈嘉依舊不曾好好打聽過關於林正的消息。
加上賈嘉並不算是岐山一脈,因而並不清楚林正在岐山的所作所為,因為林正詩仙的名聲,還有之前的所作所為,他覺得隻是認為林正僅僅是靠著詩文才從岐山脫穎而出,因而對林正並不在意。
而且林正手中所用的長劍乃是這一次武試所發,並非是名劍長恨,文試的時候也不許林正使用長恨劍,否則的話,賈嘉絕對不會打林正長劍的主意。
淘汰後的賈嘉被帶上禦寶離開了五原郡,而他們也是最後一批離開五原郡的舉人,之後的武試就算有人淘汰,也隻能夠等這一次武試結束方能離開。
淘汰的不光是賈嘉,最終留下的儒家弟子僅僅剩下十名,值得一提的是,金聖歎和齊衡赫然在列,這倒是讓林正小小的驚訝了一番。
想不到二人的實力竟然已經達到這般境地,不僅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天,身上更是連一點傷痕都沒有。
自打兵家拜山之後,林正便幾乎沒有再聽說過關於金聖歎的消息,沒想到這麼多天他的進步也是如此明顯。
而齊衡師承上一代七十二賢李修雲,不僅實力高超,連戰力都如此驚人,可以說目前還留在五原郡的人,基本上代表了儒家後輩弟子中的最高戰力。
林正雖然也同樣在列,但是他的修為卻是在場所有人中最低的一個,特別是在無法使用文寶的情況下,林正恐怕將很難再繼續。
不過能夠留在五原郡,已經是十分難得,林正也不敢再有其他奢想,至於武試的頭名,不一定是戰力最強,隻要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打敗最關鍵的人便可。
匈奴這一次的頭領乃是未來單於,他的修為已經達到儒聖境界,而且以他的年紀和地位,恐怕隻有當今文帝才有資格做他的對手。
不過匈奴這一次所帶來的人之中,其中定然是年輕一輩最厲害的人,因而林正隻需要將其擊敗,計算拿不到武試的頭名,至少也是頭功。
靠著林正的名氣,這一次武試的頭名就算不想給林正也不行,有時候名聲大也是一件好事。
林正的名聲雖然吸引了同輩讀書人的針對,但是匈奴這邊恐怕也早已經將林正的事跡打探清楚,特別是之前林正在破壞兩國和親之時可是出了大力,因而匈奴人不可能沒有聽過他的事情。
隻是這對林正來說雖然是一個機會,但同樣的,這也是一次難以想象的危機。
當夜,這一次留下的十名儒家弟子全部擠在了林正所在的帳篷,隻不過眾人之間並沒有過多的交流,隨著第一輪武試的結束,眾人的心中不免也趕到一絲緊張。
畢竟那可是匈奴,乃是漢朝的死敵,一直以來,受欺負的幾乎都是大漢,而他們對匈奴卻根本起不到什麼有效的反擊。
而且匈奴人的殘暴早已經深入人心,這些個舉人士子心中不免感到有一些壓力。
便是林正此時心中也不爭氣的跳動起來,跟匈奴的比試,可沒有不準下狠手的規矩,因而隻要上場的人,基本上都不會留手。
其他舉人不可避免的生出一絲害怕的感覺,這本是人之常情,不過也有不少人不僅沒有害怕,反而愈發的激動。
事關前途,很多人都願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拚一把。
可是林正的心中卻沒來由的感到一陣不安,他也不清楚這一股不安到底是為何生出,隻是憑著直覺感到不安。
帶著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林正緩緩入睡,連續兩天進行高強度的比試,便是以林正的意誌也不免感到一絲疲憊。
因而此時他不得不停止修煉,而是選擇睡覺來恢複精力。
第三天的比試同樣重要,雖然林正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卻也想要盡自己的全力。
可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林正完全睡著,在半夜的時候,林正的耳邊突然傳來一陣巨響,隨後一陣急促的鍾聲響起,林正連忙起身,這是軍營發出的警報,有人竟然趁著這個時候夜襲。
隨後一陣打殺聲響起,林正連忙離開帳篷,隻見到帳篷的四周烏煙瘴氣,四周用來照明的火把早已經被人打滅,林正隻能借著月色打量起四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