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這邊顯然也有高人,特別是稽鬻這位匈奴太子,他很清楚這一戰的真正情況。
不光是他,便是他身邊的貴族也看出了,畢竟他們對於漢朝最為了解,特別是漢朝的功法,乃是他們研究的最多的東西。
“殿下為什麼不戳穿漢朝的把戲,明明是他們的人先死,為什麼還判他們獲勝。”這時候站在匈奴陣營最前麵的匈奴一名貴族突然開口道。
“他也是一名勇士,我不希望勇士在死後還被人玷汙,不管怎麼說,哈巴的確是死在他的手上,說他勝了並沒有什麼錯。”稽鬻神色十分認真的說道。
“哈巴也是的,竟然如此大意。”那貴族聽了稽鬻的話,沒有再反駁,隻能責罵起死去的哈巴。
倒是稽鬻神色不變的看著死去的二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雖然姚生死了,但是卻是為漢朝拿下了第一場比試,使得漢朝這邊的士氣大大的提升,可惜姚生也是這一次武試第一個戰死的舉人,一時間不少人心中不禁升起一絲兔死狐悲的感覺。
不過他們也不是並非沒有見過死人,甚至不少人手中的人命還不少,隻不過在見識了匈奴人如此凶殘的攻擊方式之後,一個個心中對於之後的大戰都沒有多少底氣。
而林正此時卻是一臉肅穆的看著死去的姚生,他們的屍體被隨意的拋在一旁,林正想要上去幫忙將姚生的屍體收好,但是礙於比試的規矩,不得不隻能夠待在原地。
他若是下場,別說韓然,便是負責維護治安的柴武都不能放過他,一定會治他個擾亂比試的罪,林正隻能夠寄希望下一個上場的人,希望他能夠幫忙將姚生的屍體給收好。
雖然姚生已死,但是他依舊是漢朝的功臣,拿下了漢朝對匈奴的第一功。
可惜其他人卻不這麼想,在見識了匈奴人的凶殘之後,哪裏還有心思再想著立什麼功勳,一個個的都隻想著如何保住性命。
姚生的實力他們有目共睹,別說排進前五,便是前三也可一爭,如此對手,竟然連對方排名第四第五的人都打不過,隻能被逼的同歸於盡,其他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在見識了匈奴人的悍勇之外,不少人心中都在打鼓,張漢持見狀,不敢再繼續跟他們糾纏下去,否則的話,這一輪比試不用打就已經輸了。
當即張漢持與身旁的人對視了一眼,向著他點了點頭,那人收到張漢持的示意,當即走上前去,與第一位匈奴的高手對峙了起來。
這人乃是這一次武試排在第三的高手,名為江陽,跟張漢持一樣,都是兵家出身,修為相當於大儒師七級,乃是這一次兵家弟子之中僅次於張漢持的高手。
之所以排在第三,乃是因為其在最後的決戰之中遇上了張漢持,為了給張漢持讓路,不得不認輸,但是他的實力,不見得會比張漢持弱多少。
雖然如此,但是他在兵家的地位卻遠不如身為留候之後的張漢持,因而一直以來,他都隻能夠屈居在張漢持之後,乃是張漢持手下的頭號打手。
不過不同的是,江陽此人可不是主修戰場殺伐之術的莽夫,他的謀略在兵家之中也屬於頂尖,隻是在張漢持的麵前,他的光芒完全被掩蓋了下去。
江陽顯然也看出了如今的情勢,因而這才會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第一戰雖然得勝,但是漢朝的士氣並沒有太大的起色。
表麵上看雖然氣勢如虹,但是實際上卻仿佛泡沫一般,一觸即潰,因而身為在場兵家弟子之中的第二高手,江陽不得不親自下場。
而身為第一高手的張漢持,自然得在最關鍵的時候出場,如今雖然也是關鍵的時候,但是卻並非是最後關頭。
顯然,張漢持已經將自己看作是這一次武試的主角,從一開始便已經計劃好,這一次武試,定然要讓他以及他被後的兵家揚名。
張漢持為了這一次武試可謂是煞費苦心,在科舉還沒有開始便已經計劃好了一切。
林正此時看著在兩個陣營中間對峙的二人,心中沒來由的勝出一絲厭惡,雖然林正不清楚張漢持的計劃,但是也多是能夠猜測出一些來。
若是讓張漢持在這一次武試之中奪得頭功,兵家的聲勢定然會越發的昌盛,但是林正卻並不認同張漢持的做法。
在他看來,對抗匈奴乃是整個大漢的事情,但是張漢持的做法,卻是想要以兵家一己之力應對這一次跟匈奴的比試。
不管是勝是負,對於整個朝廷來說,不見得會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對於林正背後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