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科舉之中,林正不過隻是岐山抬出來的一塊吸引火力的招牌而已,實際上他們真正的希望,正是麵前的金聖歎。
畢竟金聖歎在舉人試的時候乃是解元,而且在岐山的時候,便是專攻科舉,不管從哪一方麵看,金聖歎比林正高中的希望都要更大。
但是這並不代表岐山便將林正給放棄,相反,比起金聖歎,岐山反而要更加的看重林正,正因為如此,岐山才不希望林正隕落在這一次的比試之中。
這一次儒家在科舉中的主事人,本就是金聖歎,但是卻因為林正的表現,使得金聖歎變得有些黯然失色。
林正不光是吸引了幾乎所有針對儒家的火力,甚至還在兩次考試之中大出風頭,使得金聖歎此刻的心思極其複雜。
同為儒家後輩之中的佼佼者,金聖歎的戰力或許不如林正,但是他的天賦未必就會比林正差。
在林正突破大儒師境界的時候,金聖歎便已經是大儒師三級,並且兩人還是同一批拜入岐山的弟子。
但是自從弟子演武之後,原本應該是他們這一屆第一位的金聖歎,卻已然被林正給壓製了下去。
不管是文也好,武也罷,林正似乎都要比金聖歎更加的亮眼。
當初在岐山的時候,儒家本打算讓他們二人一文一武的相互扶持,而二人的選擇也是如此,金聖歎拜在尚書樓,而林正拜在劍林。
而金聖歎更是被岐山八柱門之一的夏侯勝收入門下,林正也同樣有著八柱門之一的聞仲親自關注教導。
甚至於在這一次稷下學宮名額分配上,林正跟金聖歎也都占據了其中的兩名。
可以說岐山對兩人的態度並無任何的區別,因而不知不覺之中,金聖歎隱隱的將林正看作是自己在岐山唯一的對手。
便是韓重言張占魁之流,金聖歎都不曾給放在眼裏。
在舉人試之時,金聖歎跟林正都不過是寒門子弟,但是金聖歎便能夠將二人給壓製下去,更不用說如今。
但是對於林正,金聖歎卻感覺不到林正的深淺,甚至於每次見到林正,他都會發現林正似乎又出現了不小的變化,似乎時時刻刻都在進步。
雖然金聖歎也同樣在進步,但是他進步的腳步明顯要比林正小很多。
金聖歎自問自己的天賦不比林正差,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完全無法跟林正相比。
就像這一次的比試,林正擊敗的可是號稱匈奴第一勇士的阿拉提,金聖歎雖然也上場過,但是卻僅僅擊敗了一名普通的匈奴高手,便感到力竭不得不退回來。
而這一次儒家其他弟子之所以如此奮進,同樣是因為金聖歎的緣故。
可是他們十人加起來所造成的影響,卻紛紛被林正給壓了一頭,更重要的是,其他參加比試的人更是覺得,儒家弟子之所以會如此激動,同樣是因為林正的緣故。
這頓時讓金聖歎感到很是不悅,明明他們也冒著同樣的生命危險參戰,為何功勞全部都歸咎於林正。
此時見到林正帶傷上場,金聖歎當即想要勸說,一來金聖歎的確不像再看到林正出風頭,二來岐山的確有過交代,必須保證林正的安全。
這一次的混戰,可是尤為的凶險,便是金聖歎自己都不一定能夠保住性命,哪裏還有功夫去照顧林正這邊。
但偏偏林正不領情,使得金聖歎生氣之餘,更是感到有些著急。
當即他也不再客氣,冷著臉說道:“這一次科舉岐山可是讓我帶領其他儒家弟子,你也是一樣,我不準你參戰,若是你不聽,那我隻好上報給岐山的眾位長老了。”
“隨你的便。”林正無所謂的回答道,隨後架著機關椅從金聖歎的麵前緩緩離開。
金聖歎臉色通紅,林正竟然如此不給他臉麵,他這麼做可是為了林正的安全著想。
林正如今卻不管這麼多,他這一次可是答應了朧月公主,同時又被張漢持擠兌,就算他現在不想參戰也不行了。
別看張漢持之前是似乎是來求著林正參戰,可若是林正拒絕,張漢持定然會派人放出消息,這麼一來,抹黑的可不光是他林正一人,連帶著儒家的名望也會受到打擊。
別看如今眾人似乎是團結一致,但是實際上暗地裏的爭鬥一直都不曾停歇。
金聖歎顯然沒有看到這一點,否則的話他也就不會來找林正,金聖歎的天賦雖然不差,但是領導經驗明顯不足,許多事情都遠沒有林正看得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