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發榜(1 / 2)

就在林正回到岐山不過兩天的時間,關於這一次科舉的排名終於公布了下來,或許是因為跟匈奴的比試勝利,使得這一次科舉高中的人數乃是之前的兩倍之多,足有兩千人。

加上一些插隊的勳貴子弟,人數接近三千,使得這一次科舉成為有史以來考中的人數最多的一次。

但是這一次科舉跟儒家卻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考中的人之中,儒家的弟子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要知道以往的科舉,儒家弟子的人數可是足足占據將近一半之多。

但是儒家上上下下卻並沒有感到氣餒,反而顯得十分喜慶,因為除了林正之外,金聖歎和齊衡這兩名儒家弟子也紛紛進入前百之列,這對於儒家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之前的科舉儒家弟子雖然考中的人數最多,但是因為被針對的緣故,使得他們能夠擠入前百的人少之又少,因而儒家在稷下學宮的地位也顯得十分尷尬。

但是這一次,儒家卻是一下子擁有了三名稷下學宮的名額,加上之前朝廷特赦的十二個名額,這一次他們足有十五人能夠進入稷下學宮,乃是有史以來的頭一次。

儒家弟子之所以能夠考中,大部分都是因為文試,而這一次科舉的武試之中,雖然林正他們三人的成績並不算好,但是在跟匈奴的比試之中,他們卻是最出風頭的。

不光是林正,金聖歎跟齊衡也在這一次比試之中大顯身手,比起林正雖然不如,但是比起其他的舉人士子來說,卻是好上許多。

因而這一次朝廷赫然將他們一塊列入前百,奪得一個稷下學宮的名額。

齊衡雖然不是岐山的弟子,但是他的老師李雲鶴卻是曾經的儒家七十二賢,從根上來說,同樣是出自他們岐山一脈。

因而這一次岐山弟子們一個個才會顯得如此興高采烈,仿佛考中的人是他們一般。

而林正這個時候也得知了自己的排名,跟之前的傳言不同,林正並非是什麼會元,僅僅隻是排名前十而已,不過饒是如此,這個名次依舊足以讓人感到無比的羨慕。

要知道每一次科舉前十,都是最有資格爭奪狀元的天驕,而以林正的名氣,早就已經被文帝給記在了心裏,這一次的殿試,恐怕文帝會欽點他為這一屆的狀元。

雖然沒有成為會元,但是卻極有可能成為狀元,這讓他們如何能夠不羨慕。

要知道殿試乃是文帝親自出題,之後由其和朝中數名大臣親自審閱,以林正的目前的名聲,文帝自然是要親自審閱他的考卷,至於其他人,恐怕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畢竟參加殿試的人數可不少,文帝也不可能全部看完,因而隻能夠挑一些他記得名字或者排名考前的士子。

這個時候,名氣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作為這一次科舉第十,同時也是名氣最大的林正,無疑是最有利的。

而這一次科舉第一的士子,赫然是留候之後張漢持,他也是林正之外的狀元最大熱門,不過讓人意外的是,蕭塵的名字,卻是在無聲無息之中被抹除,仿佛一開始便沒有出現過這麼一個人。

盡管有人或許會有疑問,但是林正心中卻是一清二楚,恐怕今後蕭塵這個人都不會再出現。

關於蕭塵的事情,很快便被人們給拋之腦後,畢竟少了一個人跟他們爭奪名額,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怕是他們心中早就覺得這蕭塵因為跟匈奴的比試導致傷勢太重死掉了也不一定。

最讓人意外的還是林正,在文試被如此針對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排在第十,盡管有不少人因為流言的關係對林正心有不滿,但是卻不敢有任何的異議。

特別是那些勳貴子弟,他們可是親眼看著林正是如何擊殺阿拉提的,那些寒門子弟不清楚阿拉提的身份,但是那些勳貴子弟可不會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在跟匈奴親身較量過一番之後,他們愈發能夠清楚的感覺的出林正的恐怖,阿拉提身為匈奴第一的勇士,就算再如何不堪,也要比大部分匈奴高手厲害,否則也不會被冠以第一勇士的名號。

而擊殺了阿拉提的林正,實力更是得到了他們的認可,盡管不少人因為朧月公主的關係對林正心有不滿,但是卻沒有質疑林正的名次,這倒是省了他不少麻煩。

發榜之後的第二天便是殿試,但是林正的傷勢還沒有恢複,盡管已經能夠行動,但是體內依舊無法儲存一絲真氣,這對林正來說,卻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根據以往的科舉,殿試不但不比修為,更不比文采,而是比策對,怕是所有人都猜的出來,這一次殿試文帝定然會提跟匈奴有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