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法則之力的晁錯,除非遇上像林正這般有著同等力量相抗衡的存在,否則同階之中,他便立於不敗之地。
便是超過自己幾小階的對手,晁錯也並非不能夠擊敗。
但是這一屆科舉之中,能夠完全壓製住晁錯的人僅僅隻有張漢持一人,便是林正,再不動用長恨劍的情況下,也不一定會是晁錯的對手。
畢竟晁錯的修為還在林正之上,加上晁錯的法家真氣跟儒家相克,因而在真正的較量中,林正也不見得能夠占得什麼便宜。
那名家弟子落敗之後,很快又有人站了出來,林正一看,頓時樂了。
“儒家金聖歎,請晁兄指教。”
晁錯雖然是法家門人,但是卻是正兒八經的拜入岐山,而林正更不用說,乃是最純正的岐山弟子。
見到兩名同門如此大出風頭,金聖歎自然也坐不住,要知道在岐山的時候,他跟林正可是並稱為雙英,乃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在岐山弟子演武的時候,林正和金聖歎可是打成了平手,對於曾敗給林正的晁錯,金聖歎的心中同樣是不太服氣。
不過那個時候林正的劍意才剛剛領悟,還沒有拜入劍林,劍道修為並不算太強,如今的林正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拜入劍林之後,可是得到了聞仲的指導,特別是當他得到名劍長恨之後,實力更是大漲。
在突破大儒師之後,林正自覺自己現在就算對上蟲達,也有著很高的勝算,岐山同輩弟子之中,更是鮮有敵手。
至於金聖歎,早就已經被林正給忘得差不多了。
不過金聖歎的實力也不差,否則的話也無法擠進武試前萬名,留在五原郡之中參加了跟匈奴的比試。
比起修煉劍道的林正,金聖歎更像是一名純正的儒家弟子,一身修為具都體現在君子六藝之上,也正因為這個緣故,岐山反而更加看好金聖歎,而不是選擇林正。
特別是金聖歎的琴功,更是他的拿手絕活,靠著這一手琴功,使得金聖歎擁有非同一般的戰力,能夠戰勝修為高出他一截的同輩弟子。
戰勝同階之輩,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能夠越階而戰,便算得上是天才,這一點不管是在那個學派都是如此。
這一次科舉金聖歎雖然擠進前百,但是比起林正和晁錯卻是差了不止一籌,二人可都是一甲,金聖歎卻是排在二甲的末尾,著實讓他感到不甘。
雖然感到不甘心的不止他一人,但是他卻是在場的諸多士子之中最不甘心的一個。
在岐山的時候,金聖歎也算是一個能夠越階戰鬥的天才,更是拜入了八柱門之一的夏侯勝門下,比起還未正式拜師的林正,金聖歎無疑更加的被岐山所看重。
但是這一次科舉,林正不僅將他的風頭給搶了過去,還讓岐山將重心轉移到了他的身上。
要知道他為了這一次科舉不知做了多久的準備,結果到頭來成績還不如林正,甚至連比他後一屆拜入岐山的晁錯都不如。
看著林正和晁錯二人大出風頭,金聖歎自然不會感到好受,加上這一次會武可是有不少大人物觀看,遠要比岐山演武更為重要。
而今金聖歎的想法也很簡單,隻要擊敗了晁錯,自然能夠在文帝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一舉揚名天下,就算比不過林正,至少也能夠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晁錯雖然也拜入了岐山,但是法家出身的話,顯然不太可能會得到岐山的重視,加上晁錯拜入岐山更多的乃是一場交易,是劉啟和岐山高層之間因為稷下學宮名額的交易。
同時金聖歎還想著借著這個機會,將岐山的注意力給吸引過來,畢竟他還有著修為的優勢,他的修為可是要比林正足足高出三階之多。
在岐山的時候,金聖歎便一直靜心修煉,不被外物所擾,參加科舉的時候,他的修為便已經突破到了大儒師三級。
在從五原郡歸來之後,金聖歎的境界便已經達到了大儒師四級,殿試之前,儒家更是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將他的修為提升到了大儒師五級。
為了替林正療傷,儒家可是花費了大量的資源,對金聖歎自然不會厚此薄彼,二人這一次所消耗的資源基本上相同。
若非如此,林正的傷勢也不可能好的這麼快,不過幾天時間便已經恢複了行動,若是這些資源用來修煉,林正的修為同樣也能夠提升一大截。
不過如此一來,反而更加讓金聖歎感到不服氣,憑什麼修為低的林正成了一甲第二,而他卻排在二甲倒數幾名,二人同為岐山最傑出的弟子,為何事事他都比林正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