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手諭(1 / 2)

六德分為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分為孝、友、睦、姻、任、恤,六藝便是君子六藝,有禮、樂、射、禦、書、數。

這些便是儒家的核心道統,不管修煉儒家什麼功法,最終演化出來的,都在這其中。

但是想要領悟到儒家的核心,可不單單靠著功法,還需要領悟功法的真諦,從而進行深入的解析,便是一些大儒,也不敢聲稱自己已經領悟到這些。

可是林正卻從董仲舒的身上,感受到了意的存在,雖然不清楚是哪一種,但是毫無疑問,董仲舒已經接觸到了這一層次。

要知道在岐山之中,幾乎沒有哪個後輩弟子能夠領悟,便是金聖歎,也不過隻是在修煉六藝,還沒有領悟到他六藝的意。

而董仲舒這個自學的儒家弟子,卻是能夠領悟,反而那些自稱是儒家的精英,卻無一人能夠做到,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個諷刺。

或許董仲舒正是因為自學,沒有人教導,這才能夠領悟到這些,畢竟如今的儒家派係林立,光是一門春秋,就能夠列出數十家不同的派係,這些人都光顧著爭權奪利,哪裏還有心去認真鑽研。

隻是對於董仲舒的誌向,林正卻不敢苟同,因而他雖然看好董仲舒,卻並不覺得他能夠做到天下大同,不過要說到振興儒家,恐怕非此子莫屬。

孟軻的講學已然結束,但是眾人卻並不急著離開,他們還在等待這一次辯論的結果,因為這一次的結果,很大可能會決定今後稷下學宮的風向。

孟軻的出關,可不單單影響到了荀卿,隻不過他是最先行動的一個,其他學派的大聖級高手依舊還在觀望。

不管這一次辯論是誰勝了,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反而是孟軻突然出關,使得儒家在稷下學宮內的聲勢驟然暴漲。

不管是荀卿也好,孟軻也罷,在稷下學宮內的聲勢都無人可比,原本一個荀卿就已經十分難對付,如今再加上一個孟軻,因而這個時候,各個學派的大聖級高手不約而同的升起同一種念頭。

打壓儒家,絕不能讓儒家的人掌控稷下學宮。

原本因為各家的打壓,使得儒家弟子在稷下學宮之中的人數一直都保持在十分之一左右,也就堪堪近百人而已。

饒是如此,人們提起稷下學宮的時候,最先想到的依舊是儒家的亞聖和祭酒荀卿,二人雖然為了各自的學說而爭鬥不休,可一旦聯合起來,其餘學派在稷下學宮內的影響,將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而能夠阻止他們的人,便隻有修為和名望都不遜色於二人的大聖級高手,而這其中,自然以道家為最。

道家在稷下學宮內的影響力絲毫不弱於儒家,隻不過道家向來講究無為,因而許多人對於稷下學宮內道家的大能都不甚了解。

鄒衍身為道家在稷下學宮內的領袖,同時也是一名道宗,修為不亞於孟軻和荀卿的高手,因而此時此刻,其他學派的大聖級高手紛紛以他為首,希望他能夠站出來。

此時鄒衍所在的道場之上,已經彙聚了數位大聖級大能,每一個都是耳熟能詳,例如法家的申不害,農家的許行,名家的鄧析,以及兵家和勳貴的代表灌阿。

他們一同前來此處,希望鄒衍能夠出來主持大局,一來能夠在名望上對抗孟軻和荀卿的便隻有他,二來他乃是自道聖之後,鄒衍乃是在世間影響力最大的道宗。

其所創的五行之說,更是傳揚甚廣,在道家之中更是自成一脈,開創了陰陽家的道統,其影響力已然不下於孔聖,修為更是深不可測,據說他的修為已經突破到聖人,已經能夠跟孔聖相媲美,隻是一直不曾顯露而已。

但實際上鄒衍的修為跟孟軻一樣,距離聖人之位隻差半步,值得一提的是,他達到這個境界的時間卻比孟軻要早很多。

正因為他的存在,道家在稷下學宮內的聲勢算是唯一能夠跟儒家相提並論的,而且也隻有道家的人,才能夠穩穩的壓製住儒家一頭。

拋開鄒衍不提,道家在稷下學宮內的大聖級高手還有二人,隻是那二人比之鄒衍還要更加的深居簡出,因而並不為人所知。

但是同為大聖級高手的申不害和鄧析卻是知之甚詳,可以說道家才是稷下學宮內的無冕之王。

這個時候,他們終於等到鄒衍開口,隻是沒有想到,鄒衍的話卻是讓他們大驚失色。

“都回去吧,莫要再想做什麼無用之事,孟軻已經有了成聖之心,儒家的興起更是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