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跟林兄說的事情可曾考慮好?”董仲舒這個時候卻是突然望著林正道。
“呃,這個……”林正有些意外,他此刻正想問問他是如何奪走陶青法器的,卻沒有想到董仲舒竟然會率先發問。
之前在京都醉仙樓的時候,董仲舒便想要將林正拉近他們寒門士子的圈子之中,隻是那個時候林正並不怎麼看好他們的前景,不過林正也沒有立馬回絕,而是說考慮考慮。
沒想到董仲舒現在竟然舊事重提:“林兄難道不願意與我一塊振興儒家麼,要說當今世上有誰能夠統一各個學派,隻有我儒家才能夠辦到,但是光憑我一人,自然是不太可能,不過事在人為,林兄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林正心中一驚,之前他可沒有這麼說過,林正雖然是儒家弟子,但是對儒家的功法卻並不怎麼上心,儒家的浩然正氣對他來說,僅僅隻是用於增強自身實力而已,他雖然身在儒家,但是卻從沒有將自己看作是一名儒者。
相比起儒家,林正倒是對劍道情有獨鍾,加上他在劍道的天賦本就不凡,因而才會拜在岐山劍林之中。
岐山劍林雖然隸屬岐山儒家一脈,但是除了修煉有儒家浩然正氣之外,卻並不怎麼修煉儒家的正統功法。
平時劍林學堂教導的,也大多隻是儒家為人處事之道和劍道,對於儒家的功法,更多的還是靠弟子自行領悟,除非是拜入專修儒道的文師門下,否則想要讓他們指點,可不太容易。
而董仲舒更不用說,他同樣的獨自一人修煉到今天這個地步,雖然修煉的乃是儒家的功法,但是比起林正來說還要更加的不正統。
畢竟林正不管怎麼說也是儒家岐山一脈的弟子,而董仲舒卻是不知道哪個胡同冒出來的,雖然他們的修為乃是大儒師境界,但是想要被稱為大儒,除了實力達標之外,名氣和修養也同樣不可或缺。
此時董仲舒邀請林正,甚至還說出了振興儒家這等誌願,著實讓林正感到有些吃驚,以他們目前的地位,別說振興儒家,能夠保住自身的地位已經不太容易,又怎麼談得上振興。
他們二人不過隻是儒家的後輩弟子,連大儒都算不上,現在說什麼振興儒家,實在讓林正感到有些想笑。
但是看著董仲舒一臉堅定的模樣,林正卻怎麼也笑不出來,至少比起林正,董仲舒的目標無疑是更加的偉大,也更加的讓人震撼。
原本想要拒絕的話到了嘴邊,林正也隻能硬生生的改成了:“我當然也想振興儒家,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得努力修煉,提高自身,否則的話別說振興儒家,別丟了儒家的臉都算好的。”
董仲舒卻不肯放棄,繼續勸說道:“我等現在的實力雖然不算太強,但是總有一天,你我定然能夠強大起來,因而現在我等才需要在弱小的時候守望相助,難道你不是這麼想嗎?”
林正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十分自信了,但是跟他一比,林正卻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十分謙虛的,雖然不清楚董仲舒為何就認定了自己,林正如今卻是被他過度熱情的態度給嚇了一跳。
林正自嘲的笑了笑道:“你我現在不過隻是區區一名儒家後輩弟子罷了,天下百家之中高手何其之多,就連孔聖都不敢說自己能夠一統諸子百家,就憑我等又能如何,倒是你為何會這麼想?”
董仲舒也同樣用著自嘲的語氣說道:“不怕林兄笑話,我家本事廣川當地的豪強,家父一心想要融入世家,奈何卻一直被排擠在外,因而家父便一直想讓我讀書,好參加科舉,就算成不了世家,也至少能過成為一方權貴。”
“一開始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讀書,而當我接觸了儒家之後,才發現了自己的理想,我希望天下大同,不再有門戶之見,就像剛剛那些勳貴子弟,僅僅隻是因為林兄乃是寒門士子,僅僅名氣比他們大,便讓他們感到不滿。”
“若是他們好生修煉儒家的經義,學習君子六藝,謹守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那他們也就不會做此等無禮之事。”
林正可不是什麼三歲小孩,自然不可能被他這樣給說動,但是從他的話中,林正卻是感覺到了一股真誠,這時他不由得反問道:“天下大同?真的可能存在麼?!”
林正雖然在問,但是卻用的肯定的語氣,換句話說,林正壓根就不相信什麼天下大同,因而對於董仲舒的想法,他卻是完全無法理解。
倒是董仲舒一臉認真的說道:“當然可能,孔聖也曾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因而我相信,大同的世界絕對可能存在,隻是當今世人不明儒家真諦,若是世間人人都修儒道,相信這樣的世界很快便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