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雖然位於京都,但是真正所在的位置並不為人所知,便是林正他們,也是通過京都外一座小鎮設立的結界,由亞聖孟軻傳送而來。
至於它真正的位置,卻是在一處開辟而來的秘境之中,當年先秦時期,秦帝一統天下,可是他卻並不希望稷下學宮繼續存在,但是道聖和孔聖卻希望能夠留下稷下學宮這一火種。
因而借著道聖和孔聖之力,將稷下學宮隱入虛空之中,而那小鎮,隻不過是稷下學宮的大門,真正的學宮,早已經消失在俗世。
所以一般的普通百姓,還以為稷下學宮早已經淹沒在曆史的洪流,也隻有那些有資格接觸到的人,才能夠得知它的存在。
便是林正,也是在考中了舉人之後,才第一次聽到稷下學宮的名頭。
朝廷收集的那塊道聖石碑,也正是被存放於此,這裏可以說是天下間最安全的地方,將這等神物安放在此,無疑是最放心的。
同時稷下學宮內的文師和學生也是最傑出的,由他們來參悟道聖石碑,遠要比朝廷自己派人參悟要效率的多。
更重要的是,稷下學宮內的人,大部分都是通過科舉或是朝廷的特赦名額進入到此,具是臣服大漢統治之下,這裏的學生,今後大部分也都會入朝為官,不說完全忠心於朝廷,但至少算得上是朝廷的人。
因而將道聖石碑放在稷下學宮,實在是一石數鳥的好辦法。
這其中參悟道聖石碑的主要人選,自然首推道家道宗鄒衍,他不僅僅是道聖的門人,更是道家當今修為最高的高手。
而實際上,鄒衍也的確領悟出了這塊道聖石碑上的功法,林正所修煉的天演論第一篇妙鑰篇,便是從他這傳揚出來。
妙鑰篇乃是修煉天演論的開篇,也是解開道聖石碑奧秘的鑰匙,隻是這門功法品階雖然不高,但是修煉難度卻是十分困難。
除非是擁有道聖石碑中的道聖玉碑,也就是其中的道蘊,否則的話,是無法將妙鑰篇修煉到大成。
因而能夠得到這一門功法的人,都不見得會去修煉這種品階不高,修煉難度又十分之高的功法,所以這門功法雖然傳揚了出去,但是卻並不被人所重視。
畢竟同等品階之下,任意一派的功法都要比天演論第一篇強上許多。
而道聖石碑一共隻有七塊,能夠得到一塊已經十分難得,因而到現在都沒有幾個人能夠將這妙鑰篇修煉成功。
也隻有林正,機緣巧合之下,從李修雲處得到了完整的妙鑰篇,同時他的身上,更是擁有一塊道聖玉碑的存在,才能夠將其修煉成功。
這一次朝廷想要舉辦觀碑大會,便是因為他們從岐山之中又得到了一塊石碑,雖然那塊石碑中的道蘊已經被林正所得,但是石碑上遺留下的功法,卻是被朝廷所獲得。
所以朝廷才敢將這一塊最先得到的石碑拿出來當誘餌,目的不僅僅是因為那些藩王,還有那教唆藩王的聞香教。
朝廷的人推斷,聞香教之所以想要收集石碑,很大的可能是他們之中定然也有著石碑的存在,因而文帝打算用這塊石碑為誘餌,引出更多的石碑。
通過從岐山得來的石碑,文帝已然知曉,這七塊石碑上麵,記載著一門高深的功法,但是卻因為沒有道聖玉碑的緣故,暫時無人能夠修煉成功。
若是能夠將聞香教的妖人給引出,說不定便能夠破解這門功法的秘密。
至於得石碑者得天下這樣的謠言,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朝廷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藩王和聞香教的人收集到全部的石碑。
盡管朝廷之中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謠言,但是在文帝的心中,就算隻是萬一也好,他也不希望石碑流落到外人的手中。
畢竟這可是飛升之後的道聖遺留下來的功法,就算得不到天下,至少也是直指聖人之位,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更不用說修為同樣達到了大聖級的文帝,他如今的壽命本就已經不多,這一次閉關,為的便是突破大聖級,進階到聖人,但是其本身卻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若是能夠參悟出道聖遺留下來的神功,說不定能夠讓他突破的機會變大許多,就算隻能夠提升一成,也足以讓文帝拋下一切。
如果說天下間有什麼人能夠不靠著道聖玉碑將天演論修煉成功,除了坐擁四海的天子之外,便再沒有其他人。
身為天子,文帝雖然修為強悍,實力驚人,但是卻需要承受一國之氣運,因而其他學派的真氣對他可以說完全沒有效果,也隻有象征著國運的真龍之氣,才能夠讓他的修為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