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之中留有一塊道聖石碑,這事林正早已經知曉,隻是他進入學宮之後,體內的道聖玉碑卻並沒有任何的反應。
同時他也不知道,這塊石碑竟然是他最先得到的那塊,畢竟當初的林正不過隻是個剛開始學習修煉的儒者,根本不明白這石碑到底代表了什麼。
直到不久前道家的道場上出現異狀,才使得林正心生感應。
道家道宗出現那股一場的靈氣,林正可以說是除了道宗之外第一個感受到的,這一點住在黃字輩的所有弟子都能夠證明,林正想隱瞞都隱瞞不了。
而也正是在那之後,其他學派的人突然瘋狂的開始針對儒家。
如此一來,反而讓人愈發覺得,其他學派這一次的針對,似乎真的是因為林正的緣故,便是林正自己,也逐漸升起這樣的想法。
林正做人向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若真有人因為林正而受到什麼傷害,他心中還是會過意不去,就像孟軻所說的那樣,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隻是林正卻是從劉啟處得知,這一次的事情,並非如他所想的那般,一時間林正登時感到有些糊塗。
不得不說荀卿的名頭的確有用,至少林正在知道荀丘乃是荀卿後裔之後,並沒有將注意放在荀丘的身上。
畢竟荀卿雖然跟孟軻理念不同,但是對於儒家的經義,卻是由始至終都在貫徹,他的性惡論,也更多的是在闡述教化的重要性。
身為荀卿的嫡係後裔,荀丘可是得到了荀卿的真傳,就像岐山孔家那般,自是不敢違抗儒家的道義。
因而林正並沒有想過,荀丘竟然會對他抱有如此強烈的敵意,他到現在還僅僅以為,荀丘之所以針對自己,跟其他人並沒有兩樣。
可是在荀丘說完那段話之後,林正心中卻是升起了不少疑惑。
那些儒家弟子會找他的麻煩,林正可以理解,荀丘替門下弟子出頭,林正更是沒有任何的話好說,但是荀丘卻試圖引導其他人認為所有的源頭都出在林正的身上,這卻是讓林正無法理解。
荀丘身為荀卿之後,在稷下學宮的消息絕不至於連林正都比不過,因而林正絕對相信,荀丘就算不知道事情的真正情況,卻也能夠清楚問題並非是出在林正的身上。
可是他的舉動卻恰恰相反,這便讓林正心中起疑,莫不是這荀丘在故意算計自己。
就算真有人在算計自己,林正自然要早做準備,隻是原本林正以為是以祁連山為首的那些人,可是如今他卻發現,這荀丘竟然也對自己充滿了惡意。
他跟荀丘今日才是第一次照麵,為何荀丘對自己充滿敵意,他自問自己可沒有得罪過他,難道是因為他拒絕拜在荀卿的門下,才讓荀丘感到不滿。
可就算如此,荀丘也不至於親自出麵,畢竟以他在稷下學宮的地位,對付林正這麼一個剛剛入門的弟子,傳出去對他的名聲也有影響。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話,那便隻有一個可能。
想到這林正雙眼露出一抹詫異之色,這個時候林正終於明白,為何荀丘會親自出現在這裏,他真正的目的並非是林正,而是孟軻。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林正望向荀丘的目光已經開始變化,荀丘竟然敢以區區大儒師的境界,便算計一名大儒聖十級的孟軻,要知道兩人的境界可是差了足足兩個檔次。
雖然林正並不覺得自己能夠影響到孟軻,但是荀丘卻並不這麼認為,同樣的,在一旁觀望的萬章也是如此。
身為孟軻的大弟子,萬章可以說是最為清楚孟軻的人也不為過,因而他才明白,孟軻對林正是如何的看重,他是真正的將林正當成傳人一般對待。
一如孔聖當年收徒時一樣,這不僅僅是因為孟軻即將成聖,更是為了將孟軻的絕學傳承下去。
就算是聖人,在這片天地之間也並非是永恒,當年的三皇五帝,至今也已經化為塵土,但是他們的事跡,卻依舊在人們的口中傳揚。
因而想要真正的永恒,便隻有傳下道統,如同道聖一般,就算飛升離開,他對於世間的影響力依舊無與倫比。
而孟軻相比起兩位聖人而言,缺的不光是境界,還有傳承,因而孟軻這一次出關,便代表著他將要立下傳承,就跟孔聖一樣,想要著書封聖。
當初孔聖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些人在幫助孔聖著書成聖時起到了莫大的助力,但也因為如此,孔聖的這些門生損失也極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