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結論和印象(1 / 2)

我們的孩子與那些在灰牆當中普通學校成長的孩子有著顯著不同。他們有著清純和幸福,直率和開放的性格,他們感覺是自己行為的主人。

在“兒童之家”裏麵,那種舊式的教師為了維持紀律而筋疲力盡,徒勞的空喊和不停的講話這種局麵已經消失了。

我們已經用教學用具取而代之,這種教學材料當中自身就包含著對錯誤的控製,使每個孩子進行自我練習成為可能。而教師也因此轉變成為孩子們自發工作的指導者,而不再是一種被動的力量,一種無聲的存在。

每個孩子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教師可以一邊看著他們一邊進行心理觀察,並且這種心理觀察如果能夠根據科學標準進行有條理收集的話,將會對兒童心理學的重建和實驗心理學的發展做出貢獻。我相信通過我的方法,已經建立起了對於發展科學教育學來說是必要的條件。無論是誰采用我的方法,並且按照我的方法進行教學,實際上都是在進行一種試驗性教育學。

在這項工作當中,我們必須等待解決方法,這些解決方法可以用來應對現在正在討論的所有教育學問題。在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我們已經對某些問題有了答案:比如學生的自由,自我教育,建立起一種工作、生活和家庭作業之間的和諧關係等等。

宗教問題的重要性我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而宗教教育也應當通過積極的教育學方法得到解決。如果宗教源自人類文明,那麼宗教的根源就一定在人類本質的深處。孩子們對知識的一種本能熱愛就是最好的證據,但是孩子們經常被誤解,因為他們總是被認作對於無意義的玩耍和沒有任何思想的遊戲感興趣。孩子們在遊戲當中表現出了對知識的渴望,表明了自己是人文精神的真正後代,而這種人文精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科學和文明進步的創造者。我們藐視那些給兒童愚蠢玩具的人,那是一個無知的世界,在那裏孩子們被一種不好的準則所扼殺了。現在,孩子們在自由當中表現出我們人類在本質上是宗教的產物。

否定人類的宗教感情,剝奪人文教育當中的這種感情,我們就犯了一個教育學上的錯誤,就像認為孩子熱愛學習僅僅是因為學習本身的緣故是一樣的。這種無知的假設使我們讓學生屈從於一種“奴隸”製度,而這僅僅能讓學生表現出表麵上的紀律。

認為宗教教育隻適合於成人這種假設,與當今教育中存在的另外一種巨大錯誤,也就是在最佳的時機卻忽略了感覺訓練是一樣的。成人生活就是將感覺應用於周圍實際環境的感覺收集當中。如果缺乏這種感覺準備,就經常會導致實際生活問題。比如缺乏鎮靜導致如此大數量的個體浪費自己的精力於無意義努力之中。在此,我們不是為了表明通過學習建立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位於成為實際生活指導的感覺和成為道德生活指導的宗教之間,而隻是對宗教教育進行一下說明。在這裏我還要提醒一下,在那些不信教的人當中我們經常發現低效率、不穩定,這其中有多少珍貴的個人力量被浪費掉了!

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曆!當這種精神性通過安慰很晚才開始蘇醒的時候,心靈已經不能建立起平衡,因為他已經習慣於這種被剝奪精神性的生活了。對宗教狂熱這種情況我們也同樣深感遺憾。而在尋求自身安全、寧靜的心靈和要將心靈不斷拉回到充滿衝突和情感海洋中的精神之間,存在著鬥爭。這些都是最重要的心理現象,也許表明了所有最嚴重的人類問題。在這些事情上麵,我們歐洲人依舊充滿偏見,被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所束縛。我們正是自身思想的奴隸。我們相信意識和思想自由在於否定某些宗教信仰,可是當一個人在其他方麵進行抗爭的時候,卻不會有自由存在,自由隻存在於無限的發展之中,在那裏生命沒有任何限製,無拘無束。沒有信仰的人就不會害怕他所不信仰的,也不會與他認為不存在的進行鬥爭。美國偉大的實證主義者威廉·詹姆士提出了情感心理學理論,他同時也說明了宗教意識的重要心理學意義。我們無法知道思想的未來發展,但是,在“兒童之家”我們通過自由和獨立實現了紀律,這就標誌著未來教育學發展的基礎。對我而言,這為人類通過教育來進行救贖提供了最大的希望。通過思想和意識自由的方式,我們也許正走在一條通往宗教勝利的道路上。經驗將會告訴我們,在“兒童之家”進行的心理觀察將毫無疑問會吸引人們的極大興趣。

這本有關方法的書是我一個人編纂的,但是卻可以讓其他人共同使用。我希望,從使用我們的方法進行兒童個體教育學研究開始,其他教育者能夠提出他們的實驗結果,而這些結果就是將來我們會看到的教育學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