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在渤海水龍洞上層部分,也就是在支架處的人,他們應該怎麼樣判斷,才能知道下麵在“空殼”潛水艇中的人,要不要轉動方向,或者繼續下潛,或者上升上去,自然另有辦法。
這種方法,同樣還是利用以前的落後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還算有些高端。那就是利用光纜,由於光纜有很好的導光性,光速傳輸信息又快,再配上指令顏色表。
這樣一來,在渤海水龍洞下麵的人,他們可以通過向他們那頭的光纜,照射不同的顏色的色板,傳送出不同的顏色。好讓上麵的人從光纜中知道,他們現在要不要改變方向,也可以借此讓上麵的人將他們拉上去,或者繼續往下放。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氧氣瓶帶夠,壓縮食品帶夠,什麼都帶夠。而後,隨著一聲令下,“空殼”潛水艇載著幾個人,上接金屬柱和光纜,在支架處與人們告別。
而後,“空殼”潛水艇開始向渤海水龍洞,這個大海洞的更深的地帶下降而去。至於光纜、金屬柱,現在在眾多工作人員的配合下,也在一節節地接續著,而後緩緩地放下去,再接,再放,再……
光纜和金屬柱這兩種東西,地球不可能整條的打造出來,天知道這個海洞有多深,當然,想打造出很長的金屬柱和光纜的話,也不算太難。隻是,他們就怕打造出來的金屬柱和光纜的長度不夠,如果他們打造出來的的金屬柱的長度不夠長度,到那個時候那還不得又將金屬柱和光纜拉上來,繼續打造得更長,而後才再放下去,不夠又拉出來打造,再……
而這種分節式的打造超長金屬柱的方法,地球人其實早有應用,在很久以前,地球人就是用這種方法,鋪設了一條五萬米那麼長,如同一條擎天柱一般的金屬柱。那條超長的金屬柱,就是青城下的那條輸電管路,它溝通了地球表麵,和在宇宙中的青城,橫跨五萬米那麼長,非常壯觀。
這條金屬柱,其實從建成以來,出現了數次危險,曾經被流星撞斷過三次,有一次有數百公裏的金屬柱直接倒塌下來,在地球的表麵上留下了一條巨大的“傷疤”,在宇宙中都能看到,地球人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將它修複好。
而今,這裏成為了地球文明的一種標誌性建築,變成了一條太空電梯,很多遊客都願意花費點錢,坐在周邊幾乎算是透明的材料搭起的太空電梯艙裏,一點點地離開地球,或者一點點地靠近地球,那種視覺體驗,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
下去的拍照的人,都是地球人,頂級文明雖然也很想第一個下去看看,但是他們並不想縮在那個小小的“空殼”潛水艇中,所以頂級文明的人沒有爭著下去。至於高級星際文明和中級星際文明,他們同樣是這種想法,他們心中都是高傲的,才不會待在那種狹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