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飛旋(八)三項製度改革(1 / 3)

1、

掛牌的日子就象過節的日子一樣,很快就過去了。日常的工作又趨於平靜,然而這平靜的後麵隱藏著人們許許多多的浮燥和煩惱。

袁鋒按照南機黨委關於在宏華進行改革調整的思路,大刀闊斧進行了一係列改革。首先,他從群眾意見大的辦公樓開刀,將23個科室調整合並為10個科室,160名機關幹部隻留68人,其餘的到生產一線競爭上崗;其次,進行生產結構調整,原來的6個車間,隻留一個林機車間生產原來的產品,其餘的調整為齒輪、木模、絲杆、小件、熱處理5條生產線,為總廠(南機)配套服務;第三,采取“崗位靠競爭,收入靠貢獻”的勞動用工製度,各工種的崗位公開張榜招賢,願者上鉤;改變從前的計時工資為計件工資,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多勞多得、按勞取酬、不勞動者不得酬。當時,這幾項改革被新聞界稱作“破三鐵”:搬掉鐵交椅,砸爛鐵飯碗,打破鐵工資。後來中央一位首長說,這種提法不妥,一個破字,把黨和工人群眾的感情破壞了。於是就改為三項製度改革。

謀事者必先謀勢。為了使改革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戶曉,變“要你改革”為“我要改革”。袁鋒不僅在大會小會上宣傳講解三項製度改革的目的意義,而且還在廠內電視上專門做了三十分鍾的電視講話。廠宣傳部的廣播早午晚三次播放改革的內容;各車間的黑板報上寫滿了改革條目;大門口、天車上掛著“積極穩妥地進行三項製度改革”、“不改革企業就沒有出路”的大幅標語。

宏華機械廠象炸開了的油鍋。在辦公室裏,幹部們互相猜測誰去誰留;在車間裏,工人們在商量著那一個崗位可選擇,那一個崗位可掙大錢;在家庭中,夫妻在枕邊憂慮的是自已會不會下崗,父子在電視機旁談論的是改革後的利益所在。在中國,從前是你不關心政治,政治也會來關心你;現在是你怕改革,改革卻會主動地來找你。是中國人,你就別無選擇。人們都以一種惴惴不安的心情來迎接改革,這種心情有喜悅的成分,更多的是浮燥和擔憂;就象暴風雨前的海鷗,盼望著暴風雨把世界衝洗得清清爽爽,又擔心自己的安樂窩遭到破壞。改革是一種利益的重新分配,誰都要經曆改革的考驗。

宏華的廁所裏出現兩條用粉筆寫得歪歪扭扭的標語:

打倒曹賊!

袁世凱滾回去!

很顯然,矛頭是指向曹正石和袁鋒的。

2、

如果說,改革帶來的矛盾象嗡嗡的蜜蜂的話,那麼,袁鋒的辦公室就是蜂房。早晨,袁鋒才打開辦公室的門。一個叫青平的下崗職工就背著自己的奶奶進了辦公室。

“袁廠長,我是奶奶帶大的,現在我下了崗,工資打水漂了。我奶奶隻有交給你們撫養了!”青平讓老女人坐在袁鋒桌對麵的椅子上,灰頭灰腦地說。

“你是那個車間的?”袁鋒問。

“原來在機修車間,現在在齒輪車間。”青平答。

“為什麼會下崗?”

“我原來是焊工,現在齒輪車間沒有焊工的崗位。”

“車間領導沒有叫你改工種?”

“叫我改車工,我沒有文化,做不了車工。”

“你讀了幾年書?”

“小學沒畢業。”

……

袁鋒撥通了電話,要齒輪車間主任左文到自己的辦公室來。

那老女人坐在椅子上,竟坐不住,慢慢地往下滑,青平扶著她吃力,幹脆讓她坐在了地上。老女人一坐在地上,就幹嚎起來:“我這個老不死的呀!拖累我的小孫子呀--幹脆就讓我死了,省得連累人……”老女人幹嚎著,那雙古典的小腳磨擦搓動起來,竟將解放前就開始包裹的裹腳布搓散了,一股****的類似包久了的粽子解開後熏人的味道彌漫了整個房間。宋晶晶見狀,捂著鼻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