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他看書,他不是喊困,就是喊累,要麼邊學邊玩,要麼學一會兒就去吃點零食。做題時,一道很簡單的題目,他也不願意獨立思考,不是找媽媽來幫助分析,就是借來同學的作業抄襲答案,以應付了事。於是,他的成績一直徘徊在班級的最後麵。
有些學生的依賴性非常強,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差,課堂上疏於記錄,學習過程中又懶於思考,隻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樣,在遇到難題時就無從下手。得不到解決的問題經過日積月累,越來越多,麵對這麼多的問題,他們更顯得信心不足,束手無策。於是隻好走捷徑——放棄或逃避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懶惰的心理便開始滋長。
一些家庭經濟收入較好的孩子,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有大人一手操辦好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們懶惰的習慣。在學習上也是如此,由於他們具有更多的升學就業機會,生活上壓力也不大;加上自費生的出現,更助長了部分學生和家長有錢就可以上學,學好學壞無所謂的思想。結果導致很多家庭富有的孩子因為無人管束,而形成貪玩、懶散的行為習慣,他們根本不會把學習看得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一些學生受新時期的“讀書無用論”影響,“成績好、差問題不大,能賺錢就能發家”。這些不良輿論嚴重誤導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更是疏於讀書,整天懶懶散散,如同“小和尚撞鍾”。
意誌薄弱,自暴自棄
後進生常常令老師頭痛,令父母無奈。可是老師和父母卻不知道後進生就如同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汙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麵,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
無論在哪一所學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所謂的後進生,他們對老師和家長而言是一個難題。甚至有的後進生還被認為是朽木不可雕也,於是被置於被人忽略的角落裏。其實,學習上的後進生並不是無藥可救,隻要探究到他們後進的真正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讓後進生變成優等生。後進生成績差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除上述幾方麵原因外,還有以下幾點。
意誌薄弱,難於堅持。後進生通常自製能力差,在學習上缺乏持之以恒的堅強意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並非缺乏學習動力,也具有學好功課的願望。但“常立誌,而不立長誌”,想起來就痛下決心,認真學習,三分鍾熱度過後,就又放棄努力,對自己行為的控製能力差。由於缺乏恒心,意誌薄弱,在學習上表現為得過且過,久而久之就放棄了努力。
自暴自棄,消極對待。有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還不錯,但經曆一次或幾次失敗後,經過努力成績仍然沒有得到提升。這時候,孩子就會對接二連三的失敗感到束手無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屢屢失敗後,他們便開始自暴自棄,消極地對待學習,甚至想放棄學習。
害怕上課,畏懼老師。有些學生很不安分,在課堂上總喜歡說話,搞小動作以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然而他們的舉動又常常被老師認為是擾亂課堂紀律,對其進行責罵和懲罰。這讓孩子感到擔心、恐懼,從此害怕上課,畏懼老師,對老師失去了興趣和信心,自然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老師對後進生過重施壓。由於個體發展差異,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差異也是自然的。有的老師為了追求高優秀率、合格率,就對後進生施加壓力,仍得不到效果時就采取強硬手段。這樣,使後進生進一步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更加厭惡學習。
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後進生往往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學習還沒有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多數是為了應付考試、應付家長、應付老師而學習,對自己沒有什麼高的要求。由於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
教育小貼士
作為父母,對後進生一定要消除偏見。不要動不動就挖苦、諷刺、打罵孩子,而是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並對孩子取得的一點點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父母要鼓勵孩子揚長避短,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以此照亮孩子的那些偏“暗”的方麵,同時還會讓孩子找回自信和自尊,以確保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考戰場的“硝煙”已經散盡,考生中有“拚殺”的勝利者,跨入了大學的校門。也必然有一批戰場“失利者”,要麵臨再次的人生選擇。他們中有一大部分要再次回到學校,成為為數眾多的高考複讀生,參加下一年的高考。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隨著高考的結束而暫時告一段落。不知有多少落榜的學生麵臨人生第一次挫折,心灰意冷,後悔不迭,情緒狀態也跌入穀底。如果老師和家長不注意轉化孩子的不良情緒,那麼,進入下一輪備考的狀態肯定不佳,下一年的高考可能會再次跌入人生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