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意誌決定成功,成功始於堅強——認知孩子的(4)(1 / 3)

東河區,一個初中生,因為父母不給他與同學聚會需要的幾十塊錢,竟然上吊自殺……劉某原是某中學的學生。2003年暑假的一天,父母都去上班了,17歲的他便到街上遊逛。當他發現自己手頭無錢時,便想到了搶劫。他去了自己的學校,對一名沒有回家的女生實施搶劫,對方大聲呼救,劉某擔心事情敗露,竟將其殘忍殺害。

2005年11月的一天,某中學18歲學生馮某,對家長謊稱去上學,而對老師則稱自己要去看病,然後竄至張店一練歌房唱歌,後將練歌房小姐周某強行奸汙。

青少年在生活中要扮演很多個角色:在父母麵前要做個出色的孩子;在老師麵前要做個出色的學生;在同學麵前要做個好同窗;在朋友麵前要做個好知己等。這些角色一同落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致使孩子無法周全一二而產生角色衝突時,壓力便產生了。

一般說來,構成壓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壞的事件。然而,普通的人際關係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主要來自於這樣幾個方麵:相互競爭,希望自己比別人表現優異;控製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製;力圖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標準;取悅別人以便達到某種目的;等等。

青少年所麵對的社會壓力比較大。由於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加之在學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不高,麵對壓力缺乏應對能力。

這些稚氣未脫的中學生,為什麼會有內心壓抑和衝動,甚至會有突發傷人或自傷行為等不健康的表現呢?不和諧的生活環境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並造成心理問題。當人際關係要求過強,以苛刻的人際行為做標準時,焦慮和壓力會迫使他們產生強迫行為,以緩解焦慮。社會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產生影響:社會存在貧富差距,一些官員腐敗問題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影響心理健康發展,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教育小貼士

父母要有正確的人才觀,糾正隻有“考上大學才能成才,考不上大學便無出路”的錯誤觀念,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可創新”成才道路多渠道的觀念。父母還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預先設置的程序成長。千萬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注意給孩子減輕精神壓力,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完善的品格和基本的動手能力,不要單純地要求孩子在學業上拔尖。

生活當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社交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麵。可是有些孩子一到重要場合,或與老師、同學交談時,就不由自主地膽怯、猶豫、心慌、手顫,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交恐懼。

一項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多,其中女生及高中學生心理問題更明顯。一位十五六歲的高中生,不敢當著老師、同學的麵發言。如果遇到同學輪流上台發言,實在躲不開,她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麵對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說話。對上台發言,用她的話說:“還不如把我殺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可能在於孩子有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通常起源於青少年時期,男女均可出現。青少年渴望友誼,希望廣交朋友,希望與社會融洽,這是很自然的。但有些青少年遇到具體交往時,如找人談話或別人找其打交道,就出現了不敢見人,遇見陌生人麵紅耳赤,說話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神經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恐懼狀態,這就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往往會泛化,嚴重時拒絕與任何人發生社交關係,把自己孤立起來,對日常生活與學習造成極大的妨礙,同時也危害著身心健康的發展。研究發現,社交恐懼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能夠損傷人的心理功能。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社交恐懼現象十分常見,嚴重的會發展成社交恐懼症。

中學時期,一個人生理和心理都要發生急劇的變化,如果在這一階段遇到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就可能會影響他們將來的升學、求職、就業、婚姻等一係列社會化進程。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的社交恐懼呢?

曾經失敗的社交經曆

社交恐懼的產生有許多是源於昔日直接創傷的經曆。很多孩子曾經因為在社交場合有過一次兩次的失敗經曆,並且遭到過眾人的嘲笑,從而造成了孩子的恐慌心理,致使在以後的生活中一遇到社交場麵就開始緊張、恐懼。

社交恐懼症的產生常是過去經驗的泛化,通過聯想而引發出來的。俗語說“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十分形象地說明了人的恐懼心理很多是在具體的遭遇中產生出來的。

今年15歲的明明是一名中學生,在課堂上從來不敢舉手發言,即使是老師點到他,哪怕是他會的問題,站起來也是低著頭一言不發。在學校裏他沒有朋友,因為所有的同學都知道他不愛“搭理”別人。久而久之,同學們都叫他“膽小鬼”。經老師的認真詢問才知道,原來在明明上小學時,一次演講比賽中因為緊張,忘了演講內容,而被台下同學哄笑,造成了現在的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