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龍躍在淵 第四十四章 欲擒故縱?(1 / 2)

史進這廝是到了渭州之後,才知道上了寫水滸的施老夫子的當,曆史上老種經略相公是種諤(1027-1083),而小種經略相公是他的兒子種世道(1061-1126)。

這事本沒錯,但那是三十年前的稱呼,現在是1113年,老種已經去世三十年,而知渭州的小種已經五十出頭亦,延安府那邊老經略府,此時的經略相公,其實卻是種世道的弟弟種師中。

史進當初若去延安府尋師傅王進,應該由華州向北,這廝為著尋訪魯達,早先才迤邐來了這渭州,其實華州、渭州和延安府差不多正好是個三角形的位置,華州之北是延安府,之西北是渭州。

而延安府和渭州作為底邊的話,它上頭畫個等邊三角形,那個尖角的位置,卻就是那定邊軍和橫山一線,那便是西夏和宋在東線的主要邊界,西夏守住橫山一線,便保得東線平安。

若橫山不保,北麵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所以橫山是西夏邊界有著極為重要的屏障,西夏和宋雙方曆來爭奪激烈,互有勝負。

魯達說經略府要募集敢戰士和民壯,派兵押運糧草支援前線,其實就是橫山一線,史進和楊誌對視了一眼,楊誌知史進的意思,便道:

“若經略相公如此調度,哥哥不如就去校場比武搶了這運糧官來,正好我和大郎想著要從軍去邊關上一刀一槍的掙些功名利祿,往公裏說是為國,往私裏說是保家,哥哥以為如何?”

魯達聞言一振,捶著桌子道,“灑家心中正有此意!隻怕三弟在那華陰當太平莊主養尊處優貫了,等閑吃不得邊疆風沙磨礪之苦!”

史進聞言微微一笑,道,“哥哥卻不知,史進若要在家廝混著享清福,何須來此渭州,我華州水草豐美豈不遠勝此處,史進既出來闖蕩天下,功名不成,等閑便不會輕易回轉家鄉!”

魯達大喜,跳起來道,“如此甚好,我等兄弟便做一塊,明日灑家替二位兄弟保薦,經略相公乃愛才之人,雖不能初來乍到即授高位,以二位兄弟的武藝本事,如魯達般授個管軍提轄卻必是有的!”

楊誌聽了眼睛一亮,心中頗為期待,史進卻笑著道,

“小弟對我大宋軍製不甚熟悉,敢請哥哥分說一二,哥哥這提轄,是何職級,帶的幾多兵,上官又是何職?那個校場比武又是如何比法?”

顯然史進並不覺得區區一個提轄,就能讓自家兄弟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倒要先聽魯達說說看,楊誌老臉一紅,心道掄起氣定神閑沉的住氣,自己卻比之三弟不如。

魯達這廝也是老臉一紅,自己這提轄說起來不過是個下級軍官罷了,魯達自己也知道,論武藝本事自己是好的,但頂多能勝任一個衝鋒陷陣的破陣角色,要運籌帷幄之中獨擋一麵領大兵,自己有那個心,卻還沒那個能力。

魯達紅著老臉一時不知道怎麼說,這邊楊誌本是殿司製使官出身,自然對軍中職級也是爛熟於心,便替魯達答道:

“若此處經略府與別處無有不同,那麼經略相公下麵分別是:兵馬總管、指揮使、統製/團練使、正製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副牌軍!”

“魯達哥哥這兵馬提轄,等同於牙將,哥哥可是如此?”楊誌問魯達。

“兄弟說的甚是,哥哥不才,兩軍陣前衝鋒陷陣不在話下,要說帶的大兵投機逢迎上司,灑家卻不甚耐煩,因此隻得了個提轄,手下也就管得三五百人罷了”魯達顯然有點不好意思!

史進尋思,這正副牌軍,怕不就是類似以前廂軍的正副都頭,管著百十號人馬,上麵的牙將校尉等同於兵馬提轄的話,那麼就是原來的指揮,該管四五百人的編製,再往上的統領使和正製使,估計就是管著千把人,再往上的團練使,估計等同於一軍五指揮時的指揮,管著二三千人馬,再上麵的指揮使,卻不是要管五千到萬人之間。

那麼魯達說保薦兩個兄弟做個提轄的話,也不為過,史進自己在華陰就是都保長的身份,下管著五百鄉兵,投軍混個牙將或者校尉,也是值當,萬事開頭難,將來發展還得靠一刀一槍拚殺出來才是。

“哥哥自己不過是個提轄,如何能保薦我等也做個提轄?聽說軍中曆來論資排輩為多不是?”史進問道。

“這卻不難,若依著某跟經略相公的關係,魯達當年就是做個統領使也是值當,隻是某不耐煩伺候上官,因此與同僚不睦,又好喝酒,醉了便要打人,相公才將某隻放了個兵馬提轄。”魯達摸著腦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