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這麼一嚷,帳下眾將才明白朱武是建議騰龍軍可以轉進,往北往東情況不明,往南的風險總要小很多,華陰縣來的一群牙將校尉雖也有心中不讚同的,但見著史進沒發話,便都默不作聲,陳達這廝卻跳出來附和魯達,嚷嚷道,
“魯達哥哥說的對,我等幾百裏山路千辛萬苦趕到此處,怎能臨陣退縮往南走!經略相公說的押運糧草增援定邊軍前線,沒說增援定邊軍的大後方!我等若隻運糧到白豹城便了事,卻不吃他人嗤笑!陳達願為大軍先鋒,領三百騎往前哨探,一路向北,必保大軍前路無憂,不到神堂堡絕不回頭!”
陳達這麼一喊,不少關西和渭州出身的牙將校尉也紛紛振臂高呼,不到神堂堡誓不回頭!
朱武臉一紅,卻待要分辨,這邊楊誌和史進對視了一眼,史進知楊誌意思,便站起來喝道,
“你等稍安勿躁!雖軍心可用,史進心裏也頗感欣慰,但用兵打仗,非隻憑一腔熱血便可無往不勝!騰龍軍草創,等閑尚未見過真仗,朱武之言卻是持重的考慮,軍議評定,就是要鼓勵大家各抒己見,一旦等頒下將令,才要不折不扣的執行!魯達哥哥手下那五百關西軍漢雖然老練,但我騰龍軍半數以上兵丁卻未如他等般上過陣,大軍千辛萬苦到此,前方敵情不明而輕言浪戰,絕非上策!”
朱武雖建議大軍可考慮往南,卻非心中怯懦,隻是素來心思慎密細致,為免騰龍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頭衝進戰場,這才出了這麼個往南轉進的主意,朱武使得雙刀,上的戰陣,也是個血氣方剛的男兒,見吃魯達羅烈輕視不算,連陳達這廝都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雖然史進這嗓子一吼,不但羅烈陳達蔫了不敢再多嘴,就是魯達也鼓著個腮幫子不再聒噪。
朱武卻忍不住心中那口氣,躬身向著楊誌史進道,“朱武不才,一路上隻為大軍殿後,此刻起請為大軍前驅,登城破陣披堅持銳,若有皺一下眉頭,不是好漢!願受軍法,隻管提頭來見二位哥哥!”說著這廝眼眶都有點紅了!
朱武這麼一表態,楊誌忙起身安慰,帳前眾將也不吱聲了,魯達有心要說兩句軟話轉圜一下,一時卻扯不下臉來開口。
史進看這不是個事,下邊這幫鄉兵出身的將領要他們衝鋒陷陣是沒二話,要他們出謀劃策目前看還處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階段,因此低聲和楊誌交換了下意見,便吩咐眾將且退,晚上各安職守小心戒備,明日隻管聽令便罷,今日議論的軍情,等閑卻不可擴散下傳至眾軍,大帳中隻留下三個統領並朱武商議軍機。
依著魯達的意思,明日開拔,一鼓作氣直奔定邊軍的前線神堂堡,此刻雖無確切消息傳來,但至少也沒有西夏大軍進犯,神堂堡被圍或陷落的消息不是?
楊誌性情持重,畢竟渭州敢戰士和華陰鄉兵,其實都沒真個上過戰場,華陰鄉兵好歹被史進整訓的有點模樣,也曾在少華山前見過小陣仗,自己麾下這五百眾的渭州敢戰士,卻是徹頭徹尾的新丁,雖能跑得動路,卻沒有足夠時間真刀真槍的操練一二,更不要說那一千八百民夫,打起來能抱著頭蹲在車下不跑散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因此楊誌的意見,是選中路,明日一早便拔營直奔橫山寨而去!一來路程最短,二來橫山寨乃定邊軍重鎮,即使被圍,也能持久!
朱武雖未再堅持往南那個轉進的意見,對魯達的向北和楊誌的向東這兩個方案,卻都未明確表態,於是三人的目光,卻都聚焦在一直看著地圖,卻沒有發表意見的史進身上!
對史進來說,騰龍軍和這夥子兄弟,都是將來偌大基業的本錢,等閑不得輕易損傷,騰龍軍現在不過是個牙牙學語的初生牛犢,有衝勁有血性,但真要成熟成長起來,沒有兩三場大戰的洗禮怕是不行,首戰必勝是最好的選擇,即使敵強我弱未必抓的住好的戰機,也不能一開場就吃個大虧,甚至於被包圍擊潰。。。
史進緊鎖著眉頭看著地圖,緩緩道,“雖然此時前線情況不明,但俗話說未雨綢繆,打戰,不慮勝,先慮不勝,則一定不會錯,史進方才一直在想,前線定邊軍的情況,最壞可能到什麼程度!”
眾人聞言一震,心道史大郎果然於我等眼界不同,大家便又湊近前去看地圖,少頃,魯達喃喃的道,
“若前線西夏軍已然展開攻勢的話,隻怕神堂堡首當其衝,若無援軍支撐不了多久,甚至已經陷落都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