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龍躍在淵 第七十九章 連升三級!(1 / 2)

西夏入寇定邊軍,領樞密院的童貫當仁不讓便出班請戰,那邊蔡京自然也無二話,軍事不是他的地盤也無心插手,見手下文武兩個大佬意見一致,道君皇帝便下旨,封童貫為秦風路、永興軍路和河東路宣撫使,即日調集各路軍馬,準備反擊西夏的入侵。

沒想到啥事還沒來的搞,第二天一早,環州和延安府的第三封八百裏加急的奏折又來了,前兩次是告急,難得這次是報捷!

“渭州出發押運糧草至定邊軍的渭州敢戰士和鄉兵組成的騰龍軍,在橫山寨大破來襲的西夏晉王七千鐵騎,斬首三千級,更有二千餘騎跟隨西夏公主乾珠降宋,俘虜五百餘騎,奪得戰馬兩千匹!金鼓旗幟無數!

又:騰龍軍副統領使史進為此戰主帥和獲勝的最大功臣,正副統領使楊誌、魯達,並牙將羅烈均上陣力挫番將,史進更是單騎一棍迫退那晉王察哥,此役騰龍軍並橫山寨邊軍上下齊心,二天一夜,大小凡五戰均奮勇不退,終獲此大勝,後麵是一長串以史進為首的請功名單!”

道君皇帝龍顏大悅,滿朝文武也喜不自勝,均言天佑我朝,那晉王察哥屢次與我軍對敵皆占上風,沒想到此次居然挾得勝之師以強淩弱之下,居然大敗於我押運糧草的渭州敢戰士和鄉兵之手,真是福至泰來,功德無量!

童貫聞聽則是一喜一憂,喜的是天降奇才,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騰龍軍替朝廷掙回了定邊城陷落和劉延慶降夏的臉麵,憂的是這騰龍軍若真獨個把西夏晉王給趕了出去的話,自己的再度出征謀取戰功的盤算卻失了先機。

前麵兩道八百裏加急的告急奏折是夏軍入侵城池陷落的噩耗,因此滿朝文武誰也不敢輕言反對出兵反擊,騰龍軍這第三個是報捷的喜報,這好事一來,文武大臣的意見便出現了分歧,誰都知道大軍一動,那人吃馬嚼的糧餉消耗巨大,現在既然一個騰龍軍就能大破晉王察哥,若等大軍趕到邊關,夏軍沒準早就退了回去,到時候是打還是不不打?

不打的話勞師遠征耗費巨大卻打了水漂,若打出去?這就有演化成全麵戰爭的極大可能,大宋做好了準備再跟西夏打十年仗沒有?這好不容易才消停了五六年!大宋的文臣們對戰爭可絕沒有武將那麼熱心。

武將呢,朝野上下像童貫這樣已經當了樞密使統帥全國軍隊的情況下,還那麼熱衷邊疆戰爭的高級將領可不多,即使五十出頭的渭州經略使種世道這樣的宿將,都未敢輕言啟釁,有宋一代,愛好和平厭惡戰爭的可是大有人在!真的熱衷功名要在兩軍陣上博個封妻蔭子的,多數是楊誌魯達這樣的中下級軍官而已。

可別以為統領使有多大,行軍統領使不過從六品而已,上麵的正製使也才正六品,再往上團練使不過從五品,倒是楊誌早先曾當過的殿前正製使因為是京官,反而也是從五品。

如此意外的大勝,得勝之師的賞賜是必須的,何況還有個西夏公主居然投誠,居然還領著兩千蕃軍鐵騎一起過來了,這可是破天荒頭一回遇到這麼長麵子的喜事,以前夏國投宋的人不是沒有,多數不過是下麵的部族首領,哪像這個,雖然跟崇宗乾順算不過是庶出的長公主啊,可到底是晉王察哥的妹子哈,西夏皇室成員來投。。。這是祥瑞啊!一棒子文臣拚命的溜須拍馬把個道君皇帝誇成了鳥生魚湯前無古人的明君聖君!

依著蔡京的意思,這史進楊誌魯達,雖立此大功,但素來名不彰聲不顯,提個半級,從正副統領使,提升到正副製使官拉倒了,品秩上弄個正六品的昭武校尉就很給麵子了,童貫跳起來道,西夏公主都替我大宋拐過來了,那個晉王招降的時候給的條件可是定邊軍指揮使加定邊城萬戶,史進都沒答應,難不成我大宋朝廷比個西夏晉王還要小氣不成?

童貫打定了主意,渭州種世道和熙州劉法這兩個老經略使這些年暮氣漸升有不怎麼肯聽招呼的意思,這個騰空出世的史進等眾將必須攏在自己手裏,以四千步軍能破七千察哥鐵騎的青年將領簡直是天降奇才於大宋,而且這廝居然還能拐人家公主,這讓童貫直覺的感到,這個史進很有點自己當年獨斷專行收服眾心的本事,以副統領使而領全軍得上下擁戴,這樣的人才不攏過來難道推給西夏察哥去不成?

童貫和蔡京爭的臉紅脖子粗,道君皇帝看著眼暈,畢竟現在是抵抗西夏入侵,當然要照顧童愛卿的心思,結果皇帝一拍板,金口玉言定下來的封賞嚇了滿朝文武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