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表現突出(2 / 2)

雖然知道是紅軍救了他,但在他的心裏,依然對紅軍有些不信任。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為了村民,才不得不急於求救,否則,他恐怕早就迫不及待的開溜了。之所以要本地人來翻譯:一來是本地人向來排外;二來讓本地人來翻譯,有擔保的作用;三嘛,確實得盡快救村民和家人,而他現在除了求紅軍外,別無它法。

這種荒唐之事,聽的幾人心頭起火。李國威說了句‘我去上報,你倆帶著老人家到俘虜裏去看看’後,沉著臉起身就向外走去,張青山和齊子軒趕緊帶著向老三到關押早上那群俘虜的地方去看,結果很失望,沒有那個田應龍。

很快,連長張國誌來了,派一排跟向老三一起到向家村打土匪……張青山雖然沒參加這次剿匪,可後來聽說,還沒等一排的戰友們到達向家村,土匪早就跑的沒影了,出奇的是,他們離開時居然沒按慣例將向家村洗劫一番。

土匪進村這種事太常見了,誰都沒放在心上,然而,誰都沒想到,這次行動,僅僅隻是個開始。

不知是不是打死了王維慶的原因,讓百姓們堅定了對紅軍的肯定,極大的激發了百姓對紅軍的擁護熱情。接下來的幾天,打土豪劣紳,分發浮財,百姓們積極檢舉揭發,並自發的帶路,再無先前的觀察心態;批鬥大會上,百姓們的熱情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因為引導得力,再無當場打死之事發生;張貼標語,組織表演,別說大人,就連孩童都是歡快的加入……

先前的冷漠陡然轉變成熱烈擁護,這種熱情讓整個桂堂鎮處於一片紅色革命浪潮之中。黨委會研究決定:鑒於桂堂鎮革命浪潮正蓬勃展開,為進一步鞏固桂堂鎮的革命勝利果實,必須加快原本的各項決議……

1935年3月27日上午,也就是紅軍來到桂堂鎮的第五天,蘇維埃桂堂鎮鎮政府成立:開明紳士王宇宏被選為鎮長,張青貴為副鎮長……大會特別表揚了張青山同誌工作積極,成績突出。

別看張青山隻是一個小兵,但因他是紅軍戰士中唯一的本地人,出於最大力度發動百姓的需要,他成了‘哪兒需要往哪搬的一塊磚’,比如說擴紅(征兵)工作。原本百姓們多少有點猶豫,可他往征兵處一站,把自己的事一說,就極大的打消了大家的顧慮。比如說宣傳時,外地人的種種事跡絕對沒有本地人的現身說法來的更讓本地人接受……

3月29日,桂堂鎮民兵自衛隊成立,總共八十三人,分為三個中隊。三連三排排長羅平任自衛隊隊長,李國威任第二中隊長,張青山任第二中隊副隊長兼第二小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