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2 / 2)

比如說周寶玉,因為他年紀小,身體素質比不上別人,他就可以牽著馬尾巴邊走邊睡覺。但讓人感動的是,他這麼小,卻從不搞特殊化。哪怕別的同誌見他這樣,把他放到馬背上,讓他好好睡一覺,但他卻堅持不騎馬,因為他覺得這兩匹馬(張青山和胡英澤共同使用一匹馬,另一匹則是專門留給通訊員的)托著傷病員或者武器太累了,要是累死了多可惜,還是留給更需要的同誌。讓大家既感動,又心裏發酸。可正是因為有這種團結友愛、勇於奉獻的大無畏精神,紅軍才能走過長征,走向勝利。

到達雲南理化後,接下來,就將直接麵對雪山草地。

好在1月份的時候,跟中央紅軍取得了聯絡,可以直接電報聯係,讓他們從中央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曆程中得到了更多更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經驗,從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於是,為爬雪山過草地的最後準備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展開……說實話,雖然有了這些經驗,但因為中央紅軍先前從這裏經過,時間短促,使得本地的物資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恢複,讓紅二、六軍團的準備,尤其是在糧食和棉花等方麵的必備物資的湊集,進行的很難。

鑒於張青山在安順的圍獵成功,總部決定,從各團中抽調出一批神槍手,跟突擊連混編在一起,組成一支五百人的圍獵團隊,去山裏打獵,專門為紅軍籌集接下來的爬雪山過草地所必須的肉製品和皮貨……事實上,因為有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寶貴經驗,紅二、六軍團這一路來,就特別注意收集皮貨等物資,因而,到達雲南理化時,已經收集了很多,隻是因士兵實在太多,這些物資依然不夠每個人都照顧到,但與中央紅軍當初爬雪山時自身的條件相比,已經好太多了。

(個人覺得,後人之所以說紅二、六軍團長征沒什麼損失,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戰略戰術部署得當;二是有了中央紅軍長征的經驗。其實,紅二、六軍團損失也比較大,隻是沿途補充也比較多,所以,長征勝利時,人數上才沒有過大的變化。當然,跟中央紅軍當初摸著石頭過河相比,紅二、六軍團確實算得上損失不大。)

又能去打獵了,一想到肉味,眾人都直流口水。請了十幾個獵人當向導後,眾人興高采烈,信心滿滿的出發。

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狩獵隊真是雄心壯誌,圍獵的範圍足足比在安順的那一次圍獵大了一倍。但第一天的圍獵效果卻讓眾人大失所望:出動這麼多人,圍獵範圍這麼大,卻隻獵得三頭野豬和幾十隻小動物。就這,戰士們還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配了大量的野菜,隻準備吃一頭野豬,剩下的全給拉回總部。

然而,讓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

“指導員、連長,還有各位老鄉,都先吃飯,吃完飯再聊。”

大樹下,張青山、胡英澤等跟本地獵人圍坐在一起,抽煙,分析著‘這一帶的野獸為什麼會這麼少’?

聊了半天後,總結起來就兩點:一,原始森林是個大因素:大家都知道,有原始森林的地方,動物絕對比沒有原始森林的地方多得多,安順有原始森林,而理化沒有。二,氣候條件:安順的氣候適應絕大多數動物,而理化靠著大雪山,相對要冷得多,動物自然要稀少得多;三,人為因素:安順的獵戶要麼跟紅軍走了,要麼被老蔣殺了,或者逃了,隻有向大叔家一戶了,可在理化,近二十戶,這還是因為有一部分跟中央紅軍走了,要不然,絕對不止三十戶,這些動物天生最直接的克星長期狩獵,動物想多都多不起來。

大家的情緒都有些低落,氣氛有些冷。就在這時,炊事班班長老王走過來請大家吃飯去。

眾人紛紛起身而去,可老王卻悄悄拉住張青山,並對胡英澤使了個眼色。

等眾人離開,就剩他們三個時,胡英澤疑惑的問道:“老王,怎麼了?”

“老王也是你叫的?”

“嗬!嗬!一時口誤,口誤!表叔,你說。”這就是叫習慣的後果,誰讓他跟大家在一起時,跟大家一起“老王!老王!”地叫習慣了。

老王哼了聲,看向張青山。見老王並沒有如往日那般就此追著胡英澤不放,看來是真有事,頓時正色的看著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