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小鬼子的優勢(上)(2 / 2)

“我們不是一直沒有和小鬼子正麵交過手嗎?我就琢磨著去聽聽那些跟鬼子交過手的同誌,他們對小鬼子的戰鬥力是個怎樣的評價……在師部開會的空擋,我特意跑了幾次醫院,其中有一個戰士跟我說起了他第一次跟小鬼子交手的情況。”說到這兒,胡英澤想起了什麼,停頓了一下,歎了口氣後,道:“他幾乎是哭著跟我說他的經曆的。他是腹部被小鬼子的刺刀刺傷,可他卻一邊捂著肚子,忍著痛,一邊跟我哭這說。哎~!你們不知道,當時我心裏看真的是五味雜陳,很不好受。”

張青山三人雖然人人都皺起了眉頭,卻幾乎是整齊劃一的點頭,又都是僅僅閉嘴,直勾勾地看著胡英傑,等待著聽那悲壯的故事。

此人名叫周波,是八路軍一二零師某團二營的一個副班長。

該營負責阻擊鬼子,為主力贏得部署時間。

戰鬥一開始,小鬼子密集的火炮不間斷的覆蓋射擊就讓他們知道了這一仗很難打。可是,因為八路軍的前身中國工農紅軍以前在跟老蔣打仗時,也經常被老蔣仗著武器先進而挨炸,早就得出了一些躲避炮彈的經驗。所以,對於小鬼子的炮火打擊,雖然比老蔣的要密集得多,時間也長得多,可大家心裏早就做好了這方麵的準備,雖然感覺到小鬼子難打,卻也沒有多少心裏負擔,老認為等你們炮火過後,你們總要派兵衝鋒吧?到那時,咱們再好好地見個真章。

然而,炮火剛一停,小鬼子就嗷嗷叫的蜂擁衝上來。

雙方一開槍,他們立馬就被小鬼子的單兵素養給嚇了一跳……用周波的評價就是‘小鬼子反應能力很強,槍法很好’——八路軍的新兵想實彈射擊,卻苦於沒子彈。而小鬼子的新兵在實彈射擊時,想偷個懶都不行,不打滿規定的彈藥量,是要受到重罰的,而且,打不準也是要受到嚴懲。兩相對比,在射擊的整體層麵上,優劣一目了然(本人盡量公正的還原真實情況,而不會如神劇那般胡編亂造,那是害人,對國人的未來很不利,也是不尊重曆史)。

別看小鬼子蜂擁衝來,看似混亂,可你仔細觀察就會驚訝的發現,小鬼子在相互配合上,做的真的很到位:他們三五成群,既能增加一定的攻擊力,又能相互支援。

好在二營這邊也全是經過長期戰火考驗的一水的老兵,經過一番激戰,打退了小鬼子的第一波攻擊。

隨後,就變成了小鬼子先用炮彈轟炸,緊跟著小鬼子的步兵衝鋒,然後被二營打退。

這樣看似能守到規定的撤退時間,可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大家麵前——打仗打的是實力,尤其是經濟和工業實力,在這方麵,當時我方嚴重不足。所以,當打退小鬼子的第四次衝鋒後,大家基本上就沒什麼彈藥了。

軍令大過天,規定撤退的時間沒到,誰敢撤退?可要不撤退,又沒有子彈了,況且,打到現在,二營已經傷亡過半,怎麼辦?

就隻能采用老辦法,跟小鬼子進行戰場上最為殘酷鐵血的——白刃戰!

有人說,西安路相逢勇者勝!這話說的是正確,可問題是,如果狹路相逢的兩支隊伍都是勇武之士,這個時候,拚的可僅僅是勇氣,還有更多的因素,比如說武器裝備,比如說平時的刻苦訓練,比如說臨場發揮等等。

有意把小鬼子放進到三十來米後,把最後的子彈和手榴彈一股腦的全打出去,然後,趁著小鬼子忙於躲避的機會,二營剩下的戰士,包括還能動的傷員,全都拿起武器,大叫著衝了過去,跟小鬼子打白刃戰!

小鬼子長期在武士道的熏陶下,自然不可能被八路軍一衝就潰,相反他們也同樣嗷嗷叫著迎了上去。

兩支悍勇的隊伍就這樣衝撞到一起。

原本,八路軍戰士以為,小鬼子之所以厲害,仗著的無非是武器先進,平時訓練好點而已,而自己這邊是有著多年的白刃戰傳統,拚刺刀的經驗可謂極為豐富——跟老蔣打仗的時候,武器不如對方,經濟不如對方,戰鬥的時候,自然就隻能從別的方麵來彌補,所以,才有了八路軍最經典的近戰打法‘打到關鍵時刻,放敵人近身,然後先扔一波手榴彈過去,趁著手榴彈爆炸時塵土飛揚和敵人慌亂躲避而無暇射擊的機會,蜂擁衝上去’……‘沒有搶,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句歌詞唱著覺得輕鬆,可細細品味一下,就能從中感受到當時遊擊隊員們的無奈和悲憤還有鐵血。

然而,讓他們大吃一驚的是——小鬼子的白刃戰能力居然這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