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老糊塗,當然記得。”李英華沒好氣的瞪了兒子一眼後,笑道:“上麵說了很多,什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什麼保境安民,我記不了那麼多,我就牢牢地記住了告示最後麵的兩條:欺壓百姓者——殺!投敵賣國者——殺!”
李峰津津有味的聽著,雖說這份安民告示他沒見過,不過,他心裏有數,基本上都是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主要內容,最多就是地方上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添加一些。不過,聽到最後接連兩個‘殺’字,他心裏還是隱隱有點吃驚,為張青山的殺氣感到擔憂。隻是現在不好跟別人說,畢竟,他還沒見過那份告示,再加上,他相信這份安民告示必定不會出現大問題,否則,就是整個突擊團的領導班子水平出現問題了……實際上,那份告示並不是張青山貼出來的,而是一營長劉兵和三營長齊子軒還有宣傳隊陳姐等人共同商量後,為了糾正一些已經發展到極為嚴重的不正之風,比如說有些人認為當二鬼子能吃香的喝辣的,還能撈油水,卻不想這是出賣自己同胞,給小鬼子當狗等等風氣,而特意寫明。說白了,就是亂世用重典。
說話間,大家來到李英華的家。
果然是族長的居住地,明顯比別的普通人家要高大得多,氣派得多。
進入大廳,大家坐定,上茶。
閑聊幾句後,見大廳裏就李峰、向濤、他兒子,加上他,一共四個人後,李英華突然站起來,對李峰抱拳作揖。
還沒等李峰反應過來,卻聽李英華哀求道:“李長官,大家夥都說八路軍是為百姓考慮的好隊伍,老朽有個不情之請,雖然說出來冒犯了李長官虎威,可要不說的話,恐怕我李家村數百口子人,蒙難就在眼前了……萬望李長官憐憫。”
“李族長不必如此客氣,有什麼話隻管說,隻要我能做得到的,一定答應。”
“謝謝李長官。”
李英華直起身,麵帶悲容的看著李峰,道:“我們今日跟雞公山的土匪打了這麼一仗,打死打傷他們那麼多人,已經是結下了死仇。李長官和各位在此,雞公山的土匪必不敢冒犯,可李長官和各位好漢一旦離開,恐怕,雞公山的土匪必定含恨來報複,到時候,我李家村數百口子人,就會……就會……”
說著說著,李英華居然留下了眼淚,語氣哽咽,竟然說不下去了。
李峰卻瞬間就明白了一切,也極為佩服李英華的表演,或者說,對於這個七十多歲的老者的睿智和老道,真是不得不服。
李英華必定是從一開始就打定了這個主意:請突擊團幫忙把雞公山的土匪給剿滅了。所以,他先是問八路軍駐紮在哪兒,有多少人槍。得知是突擊團的人,立馬就和兒子一起好好地吹捧了突擊團一番,見火候差不多了,就開始哭訴,為的就是讓突擊團不不好不答應……別的不說,從他最開始連八路軍的名字都沒聽過,可這轉眼間就一口咬定八路軍是為百姓考慮的好隊伍。僅從這話,就能聽出他話裏的真諦。
也真難為這個老者,為了全村的存亡,可謂煞費苦心,還得加上演戲一番。
雖然有點被人愚弄,被人架到火上之意,可八路軍為百姓辦事,自然是義不容辭,區區個人喜好算不了什麼。
“李族長,雞公山的土匪是我們突擊團殺的,您老就是不說,我們也有義務把這事給您辦好了。”
“謝謝!太感謝了。我們李家村幾百扣子人,可就全仰仗您了。”
李峰又安慰了他幾句後,轉身對向濤說:“馬上派人到團部,請他們即刻調兵過來,剿滅雞公山的土匪,還李家村一個太平。”
“主任,從團部調兵過來,怎麼著也得走個一兩天,時間上恐怕來不及……萬一雞公山的土匪聽到什麼風聲而轉移了,咱們要再找他們可就難了。”
“那你打算怎麼辦?”
“這裏已經屬於龍鳳縣境內,咱們突擊團一營和三營正好在縣城內駐紮著,我看不如就到龍鳳縣的縣城裏,請一營或者三營派兵來剿滅雞公山的土匪。如此,不僅速度快,而且不容易走漏風聲。”
“嗯!你馬上派人去辦。”說完,想了下,對李英華笑道:“李族長,咱們對這一帶的地形不熟悉,還望您給指派幾個信得過的人去當一下向導。”
李英華的兒子立馬站起來說:“不用這麼麻煩,我帶幾個人去給長官們當向導。”
“那可真是太感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