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三營長和師部副參謀長也很配合,幾乎是同時開口大叫:“弟兄們,給我衝啊!”
話雖喊的不錯,架勢也擺的很足,可三人卻連腳都沒抬一下……真要鼓舞士氣的話,主將就應該帶頭衝鋒,可現在,別的不說,從他們喊的“給我衝!”而不是“跟我衝”,一個‘給’,一個‘跟’,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也直接表明了三人心裏的真實想法:衝鋒送死你們去,領功授獎老子來!
當然,這對於二鬼子來說是常態,大家也都麻木了,認為當官的就應該如此,再加上有獎賞,而下山的路被小鬼子督戰隊虎視眈眈,所以,二鬼子們還是稍稍有點意動,紛紛調頭又開始向山上八路軍陣地衝鋒。
八路軍陣地上的指揮員們,打退了小鬼子的第三波衝鋒後就停止開槍:一來是八路軍窮,節約子彈是必須的,哪怕有突擊團的武器彈藥大力支援,可節約已經成為習慣,所以,大家才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了要把敵人放近點再打。二是上級給每個連級指揮員都下了命令:隻需要打退二鬼子即可,不要主動攻擊,一切服從命令就是了。
所以,當打退了二鬼子們的三次進攻後,大家心裏都有點放鬆--二鬼子的戰鬥力真是弱爆了,弱的大家都有點放鬆下來。
所以,看到二鬼子們這次撤退沒有直接跑進大山下半段的林子裏,而是跑著跑著又調轉槍頭的衝回來,說實話,大家心裏還是有點生氣的--給你臉你不要啊!非要我狠狠地揍你一頓你才安心?
於是,在指揮員的命令下,大家這次齊心的非要把二鬼子們放進點,甚至有不少人都抽出手榴彈準備著,打定主意:這次非得給這幫不知好歹的二鬼子一點厲害嚐嚐。
熟悉八路軍戰術的二鬼子們,一見八路軍沒有遠距離開槍,心頭就叫苦:等八路軍近距離開槍後,大家就算是立即開溜,可距離太近,這子彈更容易打中目標,大家的傷亡率就會更高一點。
所有,二鬼子們跑著跑著的速度,立馬就明顯的慢了下來。
可身邊有長官督促著,下麵有小鬼子督戰隊看著,不往前衝還不行,非得等八路軍開槍後,表示大家交過火了,才可以‘主動’撤退,才能對長官和小鬼子們有所交代……這一次次地衝一下就退回來一次,然後再衝一下,沒有互相交火,而是被動挨打,簡直就是主動上門送死,還不如一次性衝上去拚個痛快--想法是好的,但是沒有人帶領,大家就是一盤散沙。不過話又說回來,二鬼子們真要敢把這種先發付諸實際的話,又怎麼可能去當二鬼子?就算不打小鬼子,但也不會去當順民,早就在小鬼子沒來之前,就往大後方跑了。
“打!”
“砰!砰!砰……”
“噠!噠!噠……”
雙方最前端相距三、四十米的時候,八路軍齊齊開火。
頓時,槍聲大作,子彈如雨,慘叫聲也立馬響起,二鬼子們也如常一般,立即付出了幾十個傷亡,然後……讓人意外的是,這次,還真的就有幾個一反常態,不怕死的,也不知是不是臨陣厚賞起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作用。
隻見這幾個家夥邊匍匐前進邊對八路軍陣地開槍,偶爾還低頭躲避。
有這幾個家夥帶頭,後麵的二鬼子就不不得不忍著內心對於死亡的恐懼,硬著頭皮--繼續趴著!
哪怕身邊的長官把喉嚨喊破了,也沒什麼效果:不為別的,就為了長官們也隻敢趴著,邊開槍邊大喊著要大家繼續衝鋒,而不敢帶頭衝鋒。這就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你在這裏躲避,卻要老子送死,你他媽的當老子真傻嗎?老子是來混口飯吃的,不是來送死的。就算是送死,可陣亡之後,你們肯給老子的家人撫恤金嗎?就算有撫恤金,老子的家人拿的到幾個?恐怕早就被你們這幫喝兵血的王八蛋給瓜分個幹淨了……當然,臨陣厚賞的除外,因為這關乎到今後打仗時的士氣,更深遠點說,關乎到掌權者的信譽和團隊作戰的勇敢度,所以,從上到下都格外重視,誰要敢貪墨這個,那就是犯了大忌。
是的,他們可不敢入那幾個不怕死的那樣邊打邊前進,可又不敢退,就隻能繼續趴著,邊對八路軍陣地開槍邊盡量躲著,心裏想著:兄弟,好樣的,繼續上,老子支持你!
而八路軍這邊一看,嘿!好樣的,但漢奸你都當的這麼盡心盡力,不弄死你,怎麼對得起你家祖宗?再說,打蛇打七寸,隻有把你們這幾個沒眼力勁的領頭羊幹掉,後麵的那群二鬼子就真成了綿陽了,絕對好收拾的很。
於是,八路軍自然對這幾個家夥重點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