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的話,可以很好的執行任何命令,更能軍事化管理。這樣的話,當空襲聲響起,大家都很自覺地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就是演習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一旦出現演習中的事情的時候,自己該怎麼做。
沒有哭鬧,沒有擁擠,沒有慌亂,所有的人和事都有按演習中的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絕大多數戰士立即奔向就近的防空洞,要是就近實在沒有防空洞,就直接躲進相對堅固的工事內,好歹還能賭一下運氣,總比沒有任何庇護要來得強。
全城四十五挺輕機槍,按演習中的那樣,三挺為一個火力點,準備迎戰俯衝下來的小鬼子飛機。而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火力點,基本上都有遮擋物,而這些遮擋物,卻是在演習中摸索出來的,然後經過修建而成。雖然對轟炸沒有辦法,但是對付小鬼子戰鬥機打出來的子彈,其防禦能力還是很保險的……戰爭就是這樣,早做準備的一方總是占優,而眾多的有點積少成多,最終就會成為巨大的優勢,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
當然,能擋子彈但不能擋炸彈,這也是沒有辦法。而這一點,對於戰士們來說,就有一點賭命的意思了,這也是戰爭的一大特點。
雖然躲在防空洞裏,但是,“嗡!嗡!”聲已經十分清晰,表明小鬼子的飛機已經飛到頭頂上了。
“咻~!咻~!咻……”
一陣刺耳聲傳來,一些有經驗的人立即大喊“是小鬼子在轟炸,大家抱頭蹲好。”,沒挨過或者沒見過小鬼子飛機轟炸的人,立即按照這話執行。
果不其然!
“轟!轟!轟……”
爆炸聲很快就傳來,然後,地麵都在微微顫抖,連帶著防空洞裏的煤油燈,甚至連桌子都在顫抖,晃動。
不過,有意思的是,不管是防空洞裏還是碉堡裏,沒有一個人慌亂,沒有一個人說話,甚至,沒有一個人抬頭。而這,就是軍人的好處,其組織紀律性決定了一切。再說,大家躲在防空洞裏,身心都覺得安全,加上命令在那擺著,大家自然不會有過多的恐慌。當然,心裏的緊張那時必須的,畢竟,大家都是人,就是再有經驗的人,麵對轟炸,心裏多多少少都有點緊張和擔憂,萬一防空洞修的不結實了?
與之相比,小鬼子的駕駛員卻有點鬱悶了。
轟炸機的駕駛員和投彈員心裏還好點,因為他們隻需要按照事先的計劃,對目標精確轟炸就行了,至於炸到目標後的結果,那就不是他們所能考慮的。
所以,他們隻關心目標,不關心目標中是不是有人。
而最鬱悶的就是小鬼子戰鬥機的駕駛員,他們可是帶著大出風頭,順帶讓陸軍那幫玩意兒好好看看空軍的威風而來的,一開始就做好了大屠殺的準備……八路軍沒有飛機,甚至連防空炮都沒有多少,所以,在小鬼子飛機駕駛員的心中,不管是對八路軍轟炸還是俯衝掃射,其危險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往往采取十分大膽的行為。
但是,當他們飛臨三橋縣縣城上空,卻愕然發現,城裏居然不見一個人。
不!準確的說,沒有見到一個慌亂逃跑的人,倒是有幾十個人拿著輕機槍,正對他們掃射了。
我們是來屠殺平民的,不是來打仗的,現在卻沒有目標讓他們大顯身手,這就好比憋足了力氣準備一拳打過去,結果卻發現對手突然消失不見了,那自己這一拳憋著還有什麼意思?
至於說對付下麵那幾十個拿機槍的,嗬!嗬!一來,戰鬥機駕駛員認為沒必要,畢竟,在他們心中,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敵方的同行,對地麵的掃射,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殺雞用牛刀的事。二來,可別小看輕機槍,雖然被直接擊落的幾率很低,但那也僅僅指的是一挺輕機槍。當幾十挺輕機槍同時開火,那麼,被擊中的幾率就大幅度提高。
相對來說,小鬼子戰鬥機駕駛員認為根本沒這必要去冒這樣的風險:要是屠殺某個大人物還能接受,還能冒點險,但僅僅是用飛機去跟幾十挺輕機槍搏鬥,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好吧,不值得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麵子問題:要是真的被輕機槍擊落,那麼,自己這輩子都別想洗刷這份恥辱了。
所以,當轟炸機轟炸一遍後,小鬼子的戰鬥機也僅僅是俯衝了一次,因為失去了目標,又不想跟輕機槍搏鬥,小鬼子的戰鬥機就直接升高了,然後,專心致誌地飛到不遠處盤旋,安心當護衛。
其實就是不想為不值得的任務冒險,否則,八路軍又沒有戰鬥機,他們護衛什麼了?護衛鳥兒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