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就在轟炸即將進行到尾聲的時候,小鬼子陸軍也動手了,一下子就改變了整個戰場的格局,或者說是改變了突擊團的戰術部署。
從小鬼子抓住動手的時間非常精確這一點上看,小鬼子這套戰術顯然是事先經過嚴密部署和準備的……轟炸開始的時候,小鬼子在吃飯;轟炸進行到一半,小鬼子開始集結;轟炸進行到尾聲,小鬼子陸軍開始進攻。
小鬼子還是采用以前的老戰術:先炮擊,再進攻。
“轟!轟!轟……”
得到彈藥補充的小鬼子,現在又神氣活現了。
這不,幾天不動手,今天一動手就先用山炮猛擊城牆,而且炮擊的目標選的很準:就是衝幾天前爆炸過,這幾天又匆忙修補的那段城牆。
實際上,這段城牆也真夠倒黴的:先是被劉兵一個大爆炸,整個城牆牆頭都沒了。隨後好不容易修補了幾天,結果,又被小鬼子轟炸機重點照顧。好不容易挨過去,沒有立即垮塌,結果,又被小鬼子的山炮輪番轟炸,現在,它終於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了。
在小鬼子山炮足足五分鍾的炮擊下,這段城牆上端終於被炸出一個深約三米,寬約六米的大口子。
但是,這離地麵還是有三米左右的距離,同樣不利於直接攀爬。
不怕,小鬼子現在有的是炮彈,而城牆又不會自己長腿跑路,所以,小鬼子一見這效果,士氣大受鼓舞之下,立馬加緊了對這段城牆的炮擊,並且,還就是以這個口子左邊為精確跑極點,不斷的炮擊。
小鬼子炮兵的打炮技術那陣的算可以,加上距離又近,十發炮彈,最少有九發擊中精確目標三米之內。
每一發炮彈的爆炸,都會讓這段城牆顫抖一下,都會掉落很多碎石塵土。地麵就更不用說了,早就在爆炸聲中顫抖,而且一直就沒有停過。
如此,又打了足足三分鍾。
終於!
“轟!”
一聲沉悶的巨響中,這段城牆終於垮塌出一道上寬七八米,下寬兩三米的口子。
小鬼子們頓時爆發出一陣如同已經勝利了一樣的激動歡呼聲。
而小鬼子炮兵好像還覺得不過癮,居然又足足猛擊了一分鍾,將這道口子下端擴寬到五米左右,才終於心滿意足的停止了炮擊。
這個時候,小鬼子步兵已經衝到一半的距離了。
對於小鬼子炮擊轟塌城牆一事,張青山等人早就判斷出了,並做了相應的部署。
說起這部署,也真的足以體現出張青山他們為了這一仗而絞盡腦汁。
張青山已經從田國忠那裏得知,小鬼子飛機不僅可以轟炸、掃射,還有戰場偵查的作用。
對於一些永久性堅固工事,那是沒辦法隱瞞的,可是,一些能隨時疊好的臨時,卻又能發揮巨大作用的工事,張青山等人的做法就是先把材料擺在一旁,等需要的時候再迅速根據環境的需要擺好就行了。
這樣做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被偵查到,因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擁護。
而這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用沙包疊成的環形工事:隻要事先把沙包準備好,並擺放在屋簷下,就能避免被偵查到。等需要的時候,二十個戰士,隻需要一人扛一袋沙包,按環形堆積在一起,就能成為一個巷戰中重要組成部分--環形工事。
這樣做,簡單方便不說,更重要的是,還能根據戰場需要,將環形工事擺在任何地方……二十個人,把屋簷下的沙包扛到十來米外的地方,疊加成環形工事,最多隻需要一分鍾。
為此,張青山他們足足準備了兩千個沙包,一半都堆積在麵對小鬼子那麵城牆後麵不遠處的街邊屋簷下。
而小鬼子飛機機確實肩負著偵查的任務,但是,他們看到的隻是越往城中心,街邊的碉堡之類的工事越多,反倒是在城牆內百米內,除十字街口處有一兩個碉堡外,別的地方都沒有一個工事。
但是,小鬼子飛機上的偵查員絕對不知道,就在他們飛機剛飛走,就在小鬼子對這段城牆展開炮擊的時候,突擊團一營長劉兵一聲令下,一營的數百人立即行動起來,將原本藏於屋簷下的沙包紛紛扛到街邊或者街上事先的指定地點,飛速的疊加成環形工事。
小鬼子真的太信任飛機偵查了,真的沒有察覺到這些,加上山炮可不是小鋼炮,無法入小鋼炮那樣可以做到小距離拋物線般的吊彈,這也給與一營戰士們充足的時間和最大的安全。
所以,小鬼子步兵接下來的傻眼,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