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挖了個大坑!(2 / 2)

為此,齊子軒還特意安排了四連長跟突擊連一排長商量,讓兩支隊伍到時候就合同作戰的一些細節進行補充,以便於在作戰的時候,能達到相對最好的合作。

於是,在小鬼子援兵剛趕到工地大門外的時候,四連的戰士們抬著十多夾長梯子往口子兩邊衝。

等小鬼子援兵開始用手榴彈炸掉那條阻礙前進道路火線的時候,四連的戰士們已經有十幾個人爬到了城牆上,並飛速向各自需要增援的一邊衝去……很公平,城牆斷口兩邊的城牆上,一邊兩個排。

等小鬼子援兵開進工地的時候,四連的人已經做好了準備:一邊準備跟突擊連一排的戰友們合作,抵抗城牆上小鬼子的進攻,一邊由兩個排瞄準在各自所在的這段城牆上,將槍口瞄準了遠遠快速衝來的小鬼子援兵。

與此同時,民兵們也都衝到城牆下不遠處潛伏著,準備隨時支援守口子……就算民兵們訓練的再好,整體上畢竟不如正規部隊,如果讓他們進城去跟小鬼子幹,損失絕對會很大,但是,讓他們隻要負責協同四連一起堵住這段口子,接應推出來的戰士們,那就要容易得多了,而且傷亡率必定要比直接衝進城內要小得多。

但是,首先開火的並不是三營和突擊連,而是炮兵連的炮兵!

伴隨著三營四連一起衝到城牆上的四個炮兵觀察員,一看到小鬼子車隊和大量的小鬼子已經進入了工地內,並到達了預先設計好的炮擊點,再加上經過簡單的目測加上經驗所得出的坐標後,立即向後方的炮兵們打出了信號。

“啪!”

一顆信號彈快速射向半空……突擊團從無到有,雖然從小鬼子那裏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甚至挖苦小鬼子取代了當年的老蔣,成了新的搬運工,可是,對於信號彈、電台之類的東西,繳獲的很少。

而因為對於此戰的重視程度,張青山親自批示,除了留下兩把信號槍和六發信號彈,以備不時之需外,其餘的全都給了三營。因為大家都知道,現代戰爭,通信有著決定性作用,偏偏電台又少,給三營分一部電台已經是擠出來的,又怎麼可能給三營兩部電台了?

於是,大家急中生智,想到了這麼個很簡單的粗辦法:一發信號彈,表示可以炮擊了;打出兩發信號彈,表示炮擊坐標向前移動十米;打出三發信號彈,表示向前移動三十米……也隻能這樣,總不能以信號彈的的多寡來區分十米吧。

但有一點:萬一炮擊錯了,或者打偏離了,就連發四枚信號彈。

再說了,也不可能把信號彈全用在城牆上,最少,突擊連要一把信號槍和幾發信號彈,畢竟,在關鍵時刻,需要炮兵支援,尤其是需要炮兵對小鬼子彈藥庫進行密集炮擊的時候,就必須得靠信號彈來表示坐標;同樣的道理,一連和二連那也需要這樣,萬一兩個連真的摸到了小鬼子的指揮部,然後又在短時間內無法直接強行攻進去的時候,也需要炮兵的火力支援——萬一真的將小鬼子指揮部端掉,那絕對是大功一件,對於戰場的走勢也絕對會起到不小的作用。

這完全應了那句話‘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要知道,雖然有城內的情報員傳遞出一些具體的情報,可再精確的情報也沒有自己親眼看到來的好。這不,在開戰之前,趙山河於二愣子等人,就親自摸到了山頂上,花了足足三天的工夫,終於將三橋縣城的大體布局弄清楚了。加上隨後從城內傳出來的精確情報,這就足以讓大家判斷出基本的戰場形勢走向。自然也就斷定,小鬼子對於城牆斷口處很是看重,一旦這裏遭到攻擊,小鬼子必定會從兵營調集大批兵力來增援。

而想要讓小鬼子的這批增援部隊未戰先損失一半,就必須得選擇一個小鬼子很有可能避不過去,又會相對集中的地方,於是,工地上那寬闊的場地就成了炮兵準備大顯身手的好地方了。甚至,在此基礎上,二愣子還推斷著小鬼子的速度,自己應該在小鬼子前進到什麼地段上,對小鬼子援兵予以炮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不浪費彈藥,二愣子還是派了幾個觀察員到城牆上去觀察,隻要小鬼子援兵進入到自己預先設計好炮擊點,就立即發信號過來。

所以,齊子軒才會有了上麵那些戰術打法,也才會有了這一環套一環的布局,更有了要給小鬼子挖個大坑的想法,並予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