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調整運動階段訓練(28~36個月)(1 / 2)

特殊走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

一、平衡力要在走的訓練中強化

2~3歲,是寶寶平衡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訓練寶寶進行特殊走,能夠幫助寶寶鍛煉平衡能力,為寶寶的運動能力及智能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特殊走動作的發展曆程

25~36個月寶寶能走直線,能走過一條短的平衡木。

27~36個月寶寶能踮腳尖走10步左右。

三、特殊走的進階訓練

訓練四十二:走直線訓練

訓練對象:25~36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讓寶寶走直線能夠使他學會控製身體的平衡。媽媽準備好跳繩和一把小傘,把繩子拉直放在地板上,告訴寶寶要撐傘過河。訓練中,看看寶寶是不是能沿著繩子走直線,而且手中的傘不掉下來。小傘晃動時,家長要在旁邊加以保護,以免傷著寶寶眼睛。慢慢地還可以讓寶寶端一杯水來練習。

小提示:寶寶雙手持物走直線,能讓寶寶更加專注。

變式訓練:直走遊戲

遊戲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媽媽可以在地上劃雙線,或者用磚塊排起一條窂道,來界定寶寶走的範圍,然後讓寶寶進行不越線的直走遊戲。走道的寬窄可以根據寶寶能力的發展情況來做變化。

訓練四十三:走平衡木的訓練

訓練對象:25~36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走平衡木對寶寶來說不僅僅是身體的運動,還能促進寶寶大腦、小腦的發育和四肢的動作協調。一般來說,寶寶走穩路以後,就可以做這項運動了。可以讓寶寶在正規的平衡木上練習。

最初媽媽可以牽著寶寶一隻手,在寶寶大一點後可讓他自己獨立完成。做此訓練應循序漸進,首先,平衡木的高度和寬窄要按照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控製,比如應先走寬些的,熟練了以後改走窄一些的。最初媽媽讓寶寶用兩腳交替走,再要求寶寶腳跟對腳尖走,爾後要求寶寶兩手側平舉,最後可讓寶寶手上托點東西——走的過程中保證東西不掉下來,到終點後取下附加物,雙腳跳下。

小提示:寶寶剛開始走的時候會比較害怕,媽媽要多給予鼓勵和適時的幫助。無論寶寶是否動作熟練,家長都要在一旁保護他的安全。

變式訓練:平衡練習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類似平衡木的道具代替,像馬路牙子、花壇的邊等等,在家裏訓練時還可以用板凳搭橋。

訓練四十四:腳尖走的訓練

訓練對象:25~36個月寶寶

訓練方法:在獨走的基礎上,可以讓寶寶學習踮腳尖走,進一步練習平衡能力。媽媽可以在地上畫一長溜緊靠的小圈,畫紅、綠、黃三種顏色,小圈的大小僅夠踮腳放入。媽媽告訴寶寶要踮著腳尖走,要避過紅圈,隻能踮腳走綠圈,可以在黃圈裏休息。讓寶寶迅速而正確地走過線圈去對麵取物。訓練時,由媽媽先做示範,然後寶寶照著做,開始的時候要在寶寶後麵保護他,等寶寶動作熟練了就可以讓寶寶自己踮腳尖走了。

小提示:媽媽可以自己控製紅、綠、黃圈的穿插,寶寶還沒有熟悉遊戲,或者平衡能力不夠好時,可以多畫些供寶寶休息的黃圈。

變式訓練:踮腳尖夠物

媽媽先用紅筆在紙上畫幾個大蘋果並剪下來備用。用幾根別針把蘋果依次別在一根長線上,將長線兩頭拴在兩個比較高的物體上,長線離地麵的距離是寶寶踮起腳能夠夠到蘋果的高度。讓寶寶邊走邊墊著腳尖摘蘋果。開始踮腳的時候媽媽可以先稍稍扶一下,讓寶寶有安全感,等到他能比較自如地摘蘋果時就停止幫助。可以給寶寶做時間上的限製,讓寶寶在一定的時間內摘下所有蘋果。遊戲時寶寶注意力被蘋果吸引,能很好的獨立踮腳走。

寶寶能跳出各種花樣了

一、玩出跳躍的新花樣

寶寶能夠跳遠和單腳跳,說明他的腿和腳的支撐能力、靈活性有進一步的發展,同時身體平衡能力也有所增強。

二、跳遠與單腳跳的發展曆程

22個月寶寶會原地跳遠,運動能力強的寶寶還可以在奔跑中嚐試跳遠。

23個月寶寶能夠嚐試拔高跳。

30個月寶寶能單腳往前跳1至2下。

36個月寶寶可以雙腳連續向前跳3~4米。

三、花樣跳躍動作的進階訓練

訓練四十五:單腳跳訓練

訓練對象:28~30個月

訓練方法:寶寶能單足站立就可以練習原地單足跳,以鞏固單足維持體重的能力。讓寶寶手扶家具或牽著媽媽的手,單腳站立,媽媽可教寶寶念“我學小公雞,我要金雞獨立”,同時鼓勵他單腳跳。也可以在寶寶的腳上係小鈴鐺,跳起來時小鈴鐺會叮當作響,使遊戲更加有趣。若寶寶表現得好,媽媽要及時鼓勵。待寶寶已經會跳後媽媽可逐漸放手,先讓寶寶單手扶物跳,等到熟練後要求寶寶完全不扶物自己單足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