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找到原因(1 / 2)

錦衛府?那不就是大明王朝鼎鼎大名的錦衣衛?這點孫浩還是知道的。

推開大門,一行人走進錦衛府。走到主人的書房,孫浩就開始忙碌起來,不斷的在書架上尋找有關複明城的記載。

最後,孫浩終於在書架上找到了一個木盒子。打開一看,看到裏麵放著一枚腰牌,上麵刻著總指揮劉護國,還有一本叫著劉護國的人寫的日記。

錦衣衛總指揮史?那不就是錦衣衛最大的官麼?提起錦衣衛,華夏國可能沒人不知,無人不曉,孫浩心裏想道。

接著,孫浩打開這本日記,看到日記是用繁體文書寫的,還是豎著寫,不像後世的橫著寫,文字中間也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孫浩看到這個叫劉護國的總指揮使,在1641年就開始奉命帶領幾千錦衣衛保護著崇禎皇帝的兒子定王朱慈炯來到澳洲,幾年期間,不斷秘密轉移了大量的大明宮廷裏麵的財富,同時也不斷運送宮中的美貌宮女,前前後後一共轉移了1萬多宮女,4千錦衣衛護衛,一萬健壯宮廷士兵,10000多名各行各業的工匠,特別是建造船隻的工匠和火器製造方的工匠,竟然有4000多人。在大明滅亡之前,一共從大明轉移過來5萬人左右。

看到這些記載,孫浩大吃一驚,難道崇禎皇帝是個很有遠見的人?知道自己江山即將不保,想給自己的兒子留一條後路,再圖以後發展?還有這個定王朱慈炯,李自成攻入北京,封朱慈炯為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南明年間追封為定哀王,那南京那個定王難道是假的?孫浩看到記錄後相當疑惑。

順著日記看下去,孫浩還發現南洋也有大明王朝轉移的大明人,不但南洋有,東亞的安南國,緬甸,暹羅,天竺國都有崇禎皇帝轉移出來的人,而且不是崇禎皇帝的兒子就是公主這些,隻是轉移的時間不同而已。孫浩越看越吃驚,雖然上麵沒有記載這些國家到底轉移了多少人,但是澳洲就有5萬多人,即使日記裏提到的幾個國家轉移的人再少,起碼也有上萬人吧。

看到後麵,孫浩看到上麵記載著,這座城市是三寶太監第二次下西洋時就開始修建的.......前前後後已經是200百多年。看到這條記錄,把孫浩雷的不輕,原來當年的皇帝也想開辟海外領地,才下令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原來鄭和下西洋這裏麵還有這樣的秘密。前前後後,鄭和轉移過來的人口加上後來崇禎皇帝轉移過來的一共有快接近7萬人。這麼多人在澳洲建城,怎麼曆史上都沒有記載?孫浩心裏想道。

不過孫浩看到記錄,開始這座城叫著開拓城,後來定王來了之後才改成複明城的,同時複明城還有一批三寶太監在南洋和天竺等國家收集來的寶藏以及以前鄭和就轉移過來的明人。

寶藏?孫浩看到之後,細細的回想一下曆史,自己記得華夏曆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鄭和寶藏的記錄,到是英國曆史書上有記載,英國開辟殖民地的時候,不但在澳洲找到鄭和的寶藏,還在加拿大,南洋也找到關於鄭和的寶藏,不過這都是曆史,可信可不信的,沒想到曆史上關於鄭和的寶藏還是真的,孫浩心裏想道。

既然有寶藏,肯定就得找到它,現在自己最需要的就是這些寶藏,有了價值連城的寶藏,自己就可以跟李剛兌換無數的生活物質,總比砍樹賣輕鬆多了,孫浩心裏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