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火炮,孫浩並不是很熟悉,靈光一閃之下,孫浩就購買了一些後世的炮竹、雷中王研究,再加上自己的記憶,已經研發出無煙火藥和|黃|色|炸|藥。
孫浩與李剛交易了很多合金鋼管,雖然對於後世來說,這些鋼管不適合做槍管和炮管,但在這個年代,無疑是最先進的。現在的西方和大清的炮管還是用鐵水和銅水來鑄造,不但質量不好,使用壽命也極其低下。
火炮,孫浩並也沒有去研發前膛炮或是佛郎機,而是直接研發後堂跑,在雷中王爆竹的啟發之下,再加上孫浩對後世火炮的了解,直接研發出幾種後堂炮,蛋殼是金屬蛋殼,炮彈的引擎是靠落地撞擊而擊發裝置引爆,而炮膛後麵的擊發引擎,孫浩則用拉繩。本來想研製靠機械擊發裝置,但由於技術不成熟,隻得用最古老的拉繩。
這樣的火炮都不重,200斤到2000斤的都有,口徑不一樣,重量也不一樣,拆卸下來,一頭或是幾頭角牛就可以載著走,很適合現代交通不便的年代作戰。射程也是根據口徑來定,從1500米到4000米的都有,在這個年代無疑是最先進的火炮。
同時,孫浩還研發出了一種類似後世的迫擊炮,但由於炮|彈技術工藝還不成熟,這種火炮還需要改進。這種迫擊炮的擊發原理就是靠著一米五左右的炮管和炮管底下的撞針,炮彈順著炮管放下去,靠著慣性落下去之後,引擎與底座的撞針撞在一起,啟動蛋殼裏麵的火藥。由於技術不成熟,炮彈能飛出去,但是蛋殼卻留在炮管裏麵。所以打一發,必須用長長的鐵鉗把蛋殼夾出來,然後再打下一發。雖然慢了一些,但比前堂火炮速度還是快很多。
不過這種火炮很輕便,靈活,全部加起來才100斤不到,一個人就能扛著跑。再加上射程也有1500米左右,很適合步兵作戰使用。
手榴彈也被孫浩弄出來了,孫浩知道這個年代步兵作戰的戰法,更加知道手榴彈的重要性,手榴彈不但作戰靈活,更是攻堅,守城的利器。
有了與李剛交易過來的車床這些工具,再加上蒸汽機作為動力,複明城的工業在孫浩的帶領下基本完成基礎性的建設。
這兩年來,複明城的前麵也開墾出100來萬畝良田和旱地,並在旱地上種植了不少果樹,同時也修建了若幹條縱橫田間的馬路。沒有壓路機,沒用震平機,孫浩就下令做了幾個幾百斤的石頭攆子,幾十人就用這最原始的工具修路,雖然效率慢了一些,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開墾出來的良田和旱地也全種上了糧食,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紅薯,土豆,高粱,水果......蔬菜類也種植了一些後世的優良蔬菜。澳洲的西南部與西南部的氣候相差很大,東南部的氣候與中原的氣候差不多,但西南部卻與南洋的天氣相似,氣候變化不大。這樣的氣候到底時候種植那些農作物,孫浩也不知道,隻有慢慢的實驗,並根據像李剛購買的澳洲資料進行實驗。
這兩年收獲最大的無疑是海軍和造船廠以及槍炮廠,造船廠在趙大海的帶領下,已經完全吃透了寶船、大福船的建造技術,在孫浩的指點下,已經開始在建造改進型的艦船。正在建造的戰船並不是像寶船和大福船那麼臃腫。而是像後世的戰列艦這樣,流線型的戰艦,這樣的戰艦更加適合航海和海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