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羅致偉出國之後,攜家人隱居於歐洲瑞士,不再過問世事,隻是靠著接手部分羅致華的生意,維持生計。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日本加快全麵侵略中國的步伐,羅致偉跟隨羅致華,在海外華人華僑中,籌措資金,資助國內的抗日組織。

日本投降以後,羅致偉和李秀文舉家遷居香港,並從此定居於香港。

在此期間,牧野枝子一直隱姓埋名,跟隨在其左右。後來,牧野枝子生育一子一女,為避人耳目,均交由羅致華撫養長大。

羅致華出國以後,再沒回去,一直在歐洲和印度之間穿梭,做著跟愛麗絲家族的合夥生意。但是,與此同時,羅致華還通過鬱蓉他們,為國內的抗戰,提供著幫助,變相的,進行著另外一種形式,另外一條戰線的抗日活動。

新中國建立後,愛麗絲的祖國首先承認新中國,兩國間有過短暫的外交蜜月期,而鬱蓉也在此時,作為政府工作人員,遠赴歐洲,跟羅致華一家會麵。

其後,隨著朝鮮戰爭爆發,接著,演變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與西方的外交關係趨於冷淡,緊張,停滯,羅致華一家與國內的公開交流渠道,趨於隱蔽和減少。

鬱蓉一直通過中國在香港的半官方渠道,暗地裏與羅致華一家,保持著聯係。

因為鬱蓉溥雲羅致龍三個,都是孤兒身份,因此,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曆次政治運動,都沒有波及到他們。而在海外關係方麵,羅致華和鬱蓉之間的戰時來往,被政府認定為官方行為,沒有受到質疑。

公元一九七九年,中國與西方外交關係趨於常態化,經過鬱蓉多方斡旋和幫助,羅致華夫婦三人,攜幼女回到上海,居住於政府歸還的羅公館。

公元一九九七年夏,五月。

上海市郊,已經成為綠地花園的桃花山,羅致華故居附近的山坡。

羅致華逝世一周年紀念日,百歲高齡的鬱蓉,在羅氏後人的攙扶下,把一抱鮮豔奪目的紅玫瑰,放在了羅氏夫婦三人合葬的墓前,隨即,麵帶微笑,停止了呼吸。

同日,香港萬華醫院臨終關懷中心,在一眾子女後人的注目禮中,105歲高齡的李秀文,懷抱裏攬著一束紅玫瑰,嘴角含笑,停止了呼吸。

眾人整理遺體之際,在李秀文逝前緊握,隨後舒展開來的左手中,發現兩枚絲巾包裹著的桃核。

年代久遠,桃核已被磨得全無棱角。不過,倒是閃著光,而且,十分幹淨。

江水環繞流淌,夏季的江南水鄉,桃花山下,李秀文的墳墓之上,長滿青草。

桃花山下的江邊,一個十五六歲的漂亮小姑娘,一邊在草叢裏歡快地跳躍玩耍,一邊唱著優美動人的歌兒:

春天裏春草香春風吹過遍山崗

江水清江水長江水流過我家鄉

〈全書完〉

雲南王子

2016/12/27/23:34青島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