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禽流感暫不會人傳人(1 / 1)

深圳出現死亡病例 感染原因仍不確定

新聞新知

作者:徐李燕

2011年12月31日,有媒體報道,深圳一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於中午時分死亡,死因可能是病毒引發的多髒器衰竭。隨即,本報記者致電廣東省衛生廳,衛生應急辦公室相關人士表示,該患者於30日被診斷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但後續相關信息仍在進一步確認中。

據了解,早在2008年廣東就曾有過禽流感患者死亡的病例,但與當年患者曾接觸過病死家禽不同,這次死亡患者在發病前,並沒有外出或接觸禽鳥的經曆。另據了解,該患者是名公交司機,與之有過接觸的120人到現在並未出現異常情況。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複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飛沫及接觸呼吸道分泌物,都可能感染病毒。若家禽的糞便等攜帶相當數量的病毒,也能經過眼結膜和破損皮膚傳染。深圳這位感染者肯定是通過某種渠道接觸到了病毒,隻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根源。”

就不少市民擔心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否會在人際間傳播一事,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認為,目前來看,禽流感在人群中暴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為目前發現的病例多為偶發;二是目前隻有極個別病例是通過人傳播的。

衛生部頒發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識》指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表現為:起病很急,早期類似普通流感,主要是發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可持續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部分患者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症狀。此外,重症患者會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

春節在即,人們外出頻率增加,吃家禽數量也在增多。白春學提醒,大家應提高警惕,盡量不買、不接觸活禽及其糞便,進食禽肉、蛋類前,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若有感冒、發燒等症狀,應密切觀察,回顧自己是否接觸過飛禽;若身邊頻繁出現類似症狀者,更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