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禮盒最不實惠 海鮮禮包容易縮水
暗訪
作者:梁馨
隨著龍年春節的臨近,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選購年貨:香氣撲鼻的臘味香腸、色澤鮮亮的幹果、包裝精美的禮盒……購買年貨的人熱情高漲,商家也都大幅度打折促銷吸引顧客。據去年一項針對沈陽家庭年貨消費狀況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年貨消費金額超過1000元。但《生命時報》記者通過暗訪發現,熱鬧的年貨市場中隱藏著許多貓膩,消費者一個不小心,很容易掉進年貨的“甜蜜陷阱”。
記者親曆各種年貨市場
超市——“年貨大街”多賣禮盒。盡管距離過年還有將近20天,但在位於北京四季青橋的一家大型超市,年味已經十分濃烈。超市專門開辟的“年貨大街”上人頭攢動,食品、服裝、禮盒等專櫃更是擠滿了人。年逾60的王奶奶告訴記者:“我們這輩人都講究提前置辦年貨,先把能買的買好,糖、酒、衣服啥的,肉類等到臨近過年再買。”
一位正在挑選酒禮盒的王先生表示,“買禮盒是送禮用的。”記者發現這些酒禮盒的包裝都十分精美,盒內大多還有贈品。在短短幾分鍾內,就有多位推銷員上前來推銷。記者觀察到,這些禮盒酒大多是知名集團子公司出品的禮品酒,比如五糧液等,它們都有自己獨立的品牌,隱藏在“集團”名稱邊上,平時很難見到這些牌子。推銷員向記者表示:“這些專出禮盒的禮品酒在超市不單賣。”記者還發現,大部分食物禮盒的價格多為“8”結尾,但許多品牌並不出名,打得就是年貨牌。
此外,超市中燕窩等營養品也是熱門貨。記者拿起一個品牌的兩種燕窩禮盒,發現除了包裝不一樣外,其名稱、成分、含量等完全相同。但價格卻是一個138元,另一個368元,相差兩倍多。對此促銷員表示:“貴肯定是有道理的,可能是品種好、營養成分高,而且你看這個包裝也好啊”,但對於到底好在哪裏,卻回答不上來。
批發市場——幹果炒貨唱主角。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居民選購年貨的熱情同樣不減,在專營糖果炒貨的小店內,瓜子、花生、果脯等十餘種幹果炒貨分別放置在正方形的器皿裏,邊上圍滿了顧客。記者發現,這些幹果炒貨種類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散裝,且暴露在空氣中,看貨的、問價的、購買的顧客都會紛紛將手伸向食品堆裏,直接拿起來品嚐。隨後,記者買了20塊錢的鬆子,老板直接從大袋子裏往外裝,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的廠名廠址等有效信息基本都看不到。
在市場外,記者還發現了幾家自製香腸的小作坊,店主正在切肉、灌肉,做好的肉製品被扔在沒有封口的大箱子裏,最上麵的早已落了一層塵土。店主介紹:“現在生意很好,每天都能賣出幾十斤,個人、飯店都來買。”
年貨大集——“地方特色”年貨難辨真偽。剛剛開幕的五棵鬆地區年貨大集,宣稱有“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3000多個廠家直銷年貨商品。”記者走訪發現,韓國泡菜、大連凍海鮮、內蒙古奶製品、張家口麵筋等各地特色食品應有盡有。在一家賣調料的攤位前,十幾種不同的調料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顧客想買就直接用勺盛。問起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的問題,店員均表示不清楚。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其他攤位,泡菜、餅幹、熟食等被隨意地暴露在外。
在與一家販賣南方魔芋片的店主攀談後,記者得知,大集中並沒有多少家是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不少是自己進貨,然後拿到大集上以地方特色叫賣,到底是不是原產很難說清楚。記者還發現,大集上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會有一個較高的原價,然後再用醒目的字體標出優惠價,比如原價高達幾千元的不知名羊絨衫,現價300元;原價4千元的貂絨披肩現價980元;食品中這樣的現象也很多,“優惠價”幾十塊一斤的幹果還是比超市價格高出了不少。
二線城市及農村地區年貨展銷會——“傍名牌”產品很常見。在湖北某縣級城市的年貨展銷會上,記者發現了一些和大城市年貨大集不同的現象。在這裏除了食品、煙酒等,最受歡迎的是一些小家電,比如電飯鍋、電水壺之類。記者在年貨展銷會上發現了不少諸如“美的名牌”、“yoyong九陽”等“傍名牌”的產品。“這是大品牌,您放心買。”推銷員以品牌吸引顧客購買,而很多人拿著這些看似“傍大牌”的產品也很難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