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001 華山林不凡(1 / 2)

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裏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又因其西臨少華山,故稱太華山。

“華山自古一條道”,由北向南,貫穿北峰、中蜂、東蜂、南蜂、西蜂計程越20公裏。一路行去必經千尺幢、白尺峽、老君梨溝、上天梯、滄龍嶺等絕險要道,可包嚐華山之險。此外,山上還有長空棧道、鷂子翻身等一般人聞所未聞的險景。若親臨其境奇峰峭壁,險徑危石,鬼斧神工必令遊者不勝驚駭,歎為觀址。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又是道教勝地,為“等四洞天”,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自周末始,即有道家於雲台觀布道,金元時華山已成為全真派發祥道場。在曆代高道中,尤以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秦漢以來,和道教與華山有關的神話傳說廣為流傳,現存200餘篇。其中以“巨靈劈山”、“劈山救母”、“吹蕭引鳳”影響深廣。隋唐以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騷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1200餘篇,摩岩石刻多達千餘。

現在華山正以其壯麗的風景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而居住在華山周圍的百姓卻因此受益,借助開發旅遊的機會,大部分的百姓因此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而在華山腳下的一座小道觀裏,一位身穿道袍的青年男子坐在書桌前,盯著桌子上的一張紙片,一言不發。在這種無盡的沉默裏透露出的卻是滿腔的悲憤。

這個青年男子名叫林不凡,一個很平凡的名字。就像大多數父母期望的那樣,希望他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不過林不凡沒有父母,他是一個孤兒,從小被拋棄在山裏,是他的爺爺,也就是這所小道觀的前任觀主收養了他。

他爺爺的身份很不一般,是華山派的掌門,不過不是金庸小說裏介紹的那個華山派。華山派是道教的支派。以華山為主要據點而得名,主要可分為兩種,一是唐宋時的華山派,或老華山派,以宋代陳摶為代表人物,與文始派(又稱隱仙派)和樓觀道號為古代三大流派。

另一是全真道內部繁衍出七個支派之一,為廣寧子郝大通所創,由其弟子範圓曦、王誌謹等進一步傳播,以華山為主要據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金庸小說裏的華山派的原型。

而他爺爺就是老華山派的掌門,不過沒有人承認。自全真道廣寧子郝大通入華山創立全真道支脈後,老華山派就徹底融合了,數百年下來人們已經忘記了老華山派的存在,隻留下一群人死守著華山腳下的這座小道觀,而他爺爺就是這座小道觀裏最後一個人。

雖然他爺爺一心要重振華山,但無奈生不逢時,十年****時道觀的幾乎所有典籍被付之一炬,改革開放後道教文化又被視為封建迷信。他爺爺臨終前仍念念不忘,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執念,後來也就成了林不凡的執念。

爺爺去世後,年僅十歲的林不凡在周圍鄉親的幫襯下,逐漸長大,並磕磕絆絆的考上大學,在大學他學的是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專業。在他看來少林方丈釋永信能把少林寺宣揚到世界皆知的地步,沒道理他不行,何況華山的曆史比少林久遠多了。嗬嗬,沒經曆風雨的孩子總是那麼自信,沒想到剛畢業命運就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此時林不凡死死的看著這張紙上的每一個字,因為這張小小的紙在他眼裏就是催命符,兩隻眼睛瞪的大大的,眼眶泛紅,兩顆晶瑩的淚珠在眼眶裏打轉,白不凡硬挺著不讓它們落下來。半晌,林不凡的雙眼就酸澀不已,不由自主的的眨動了一下,黃豆大小的淚珠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噴湧而出。林不凡再也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伏在桌上嚎啕大哭..。

隻一會的功夫,林不凡的哭聲漸漸的弱了下來,隻留下斷斷續續的抽噎聲。當林不凡抬起頭時那雙紅腫的眼睛裏流露出的不再是悲憤,而是一種古井無波的淡然和深深的無奈。可當他瞄了一眼桌上那張浸透了自己淚水的紙片時,心髒總是不由自主抽搐著,讓他產生一種流淚的欲望。

“肺癌晚期”這就是那張紙片上的內容,按照醫生的說法自己最多還能在活半年。林不凡想起自己在大學的這幾年總是咳嗽,自己都沒放在心上,以為隻是感冒而已,自己買點藥吃就好。誰能想到會是肺癌,自己振興華山的宏偉藍圖剛剛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