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子叫做三國村,很霸道吧?
霸爺……嗯,霸爺是沒有這個文采的,他是聽師父講述三國誌後,靈機一動,說是我們三兄弟來自三個國家,也正好情投意合,不如就叫三國村吧?
亂七八糟!
有這麼曲解三國的嗎?
三國可是曹、孫、劉三家打個不停啊!
連勞倫老爹這種西方人都提出了抗議,可架不住霸爺對三國誌的仰慕,最後名字還就這麼定了下來。
三國村的人口說複雜又複雜,說簡單又簡單。
我們自己一家人一共有三十八人,其中壯年男女二十八個,小孩子十個,沒有老人。
其餘的五百零五人,就是投奔而來的島上原來的居民了,有壯年男女二百零五人,小孩子六十人,老人兩百四十人。
我們自己的一家人的成年人中,有六個西班牙人,十個東瀛人,兩個大宋人,剩下的十人就是家裏的大叔們娶的本地女人等,然後除開姐姐、我和兩個妹妹外,其他的小孩子年齡和我都差不多,也都是我的小跟班。
原本勞倫老爹和霸爺的心腹手下不止這麼多的,可是船上冒險死掉不少人,來到這裏後也因為環境不適應死掉了幾個,所以總的說來,我們家的人口還是蠻稀少的。
本島的居民也有很多不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島嶼上的,比如有三十幾個羅刹人,聽說他們的祖宗逃荒來到這裏,已經幾百年了,五百多人的隊伍,如今就剩下他們十幾個,外加這些年生活好了後,生下的小孩子——因為被當地人當成妖魔鬼怪,他們本來躲在深山的,可是等他們看到了打獵的西班牙猛男大叔們後,立刻就跑了下來,跟隨了我們。
說起來這些羅刹的大叔大媽們,還真是運氣不好,逃荒你不逃到富饒的天朝大國大宋去,反而來到了這鳥兒飛過都要凍死掉的孤島,運氣啊運氣,真的很重要呢!
另外還有不少大唐滅亡後,百年間因為躲避戰亂而逃來的人們,也有一百多人,同樣的,原本三千多人的規模,到了現在就剩下這麼可憐的一點點。
最後還有東瀛逃難的人們,他們也是因為苛捐雜稅,大名們剝削得實在是厲害,所以也跑來不少,這群人因為距離孤島近,所以人數最多,有三百來人。
然後聰明的你就發現了一點奧妙吧?
師父的身邊聚攏的是大唐遺民們,勞倫老爹自然得到了羅刹人們的親近投靠,同為一族的東瀛人,則成了霸爺的小弟,雖然三國村的人從來都齊心協力的度過每次難關,可小小的派係還是存在的。
當然啦,到了我這裏,這些派係就不存在了。
我是三個老爹的兒子,以後也注定要繼承他們的一切,對於我這個小主人,他們當然不會有什麼反抗之心,再加上我從小帶著三十九個小男孩子四處征戰,大家努力幫忙村子裏尋找食物,早就融為了一個整體。
其實事情也沒那麼簡單,至少在融合方麵。
不過大唐遺民們對於我的認同感,要遠遠的超過其它兩派,他們通過我的經曆,把我看成了漢族人的貴族,從而從我小時候就恭恭敬敬的。
漢族人的人雖然不算多,但他們在蝦夷島的地位非常的高,因為無論大唐還是大宋,都是這個世上最頂尖和強大的所在,尋常蝦夷人和東瀛人甚至西方人,都對他們敬畏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