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該擴軍了吧(1 / 2)

從現在的地盤來說,三十六人的規模,已經不適合留蔭海港霸主的身份和防禦需求了,進一步的擴張“三國軍”,已經成了勢在必行的當務之急。

三國村的壯年男子一共有一百二十一個,都是四十歲以下的,除開三十六人的“三國軍”和師父這個軍師外,其餘的都是常年勞作和幹活兒的,體力和意誌力都不錯,唯獨缺乏的就是戰鬥的凶狠,還有刀槍軍械的運用技術。

典型的例子,就是這次跟我們來的二十四位農民大叔,他們力氣足夠,膽子也不小,可真的要是幾百個奴隸全部衝向他們,他們非得當場崩潰不可。

原因一是由於他們沒有耍弄刀槍的功夫,技藝不夠強悍,自然底氣就不足了;二則是因為他們沒有殺人見過血,沒有死拚到底的勇氣,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的阻截,那就隻有節節敗退,然後徹底崩潰掉。

自然的,我說的是之前,有了這次留蔭海港的廝殺經驗,二十四位農民大叔就比以前提升了一個檔次還不止,已經勉強有了進入“三國軍”的資格。

至於剩下的六十一個農民大叔,以前是被繁重的農活兒給壓製得無法脫身,現在有奴隸們做一切的雜務,他們就可以騰出手來,進行刀槍和陣型等一係列的訓練了。

關於軍隊的構造想法,我有幸旁聽了三個老爹的談話,也大致了解了一下古往今來的幾種軍隊的構成和實力表現。

從正式的可考記錄開始,最厲害應該是秦國的軍隊,自從商鞅變法,以軍功為最重要權利和財富的賞賜標準以後,秦國的軍隊就實力直接大漲十倍,從黃土高原而下,打得六國叫苦不已。

然後就是匈奴人的軍隊了,這群草原上的狼族後裔,跟從前壓製初唐的突厥、現在壓製大宋國的契丹人一樣,從小就習慣了騎馬射箭,又因為生活的艱苦,就每次拚命的想要將中原大地上的女人、糧食和絲綢等等搶回草原上。

再後來就是唐朝的軍隊,這些無論是馬戰還是步戰,都異常強悍的大唐人,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惡魔,打得四處的少數民族哭爹喊娘,被滅掉的不計其數。

幾種軍隊的人不一樣,戰鬥力卻都差不多,有人說草原上的種族因為天天吃肉所以厲害,但秦朝不是打得突厥雞飛狗跳,大唐還直接滅了突厥呢!

所以說,軍隊的戰鬥力,關鍵的在於怎麼將自己的實力長處,發揮到最好。

毫無疑問的,重視賞賜軍功,讓兵士們為了自己的幸福,還有子孫後代的幸福,而有目標的拚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秦朝對軍功一共有十八級,草原上的匈奴、突厥、契丹等,按照軍功來賞賜搶來的女人和財寶,大唐也是,軍功重者獲得大量的田地,傳承子孫後代。

三個老爹由此粗略的定下了一個賞罰製度,讓“三國軍”的規矩基本成型。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縱觀所有的軍隊,還是要專業撕殺,平日裏經常訓練的兵士們,才能在戰鬥的時候發揮最大的戰鬥力,這一點霸爺最有發言權,那些平日裏種田,戰時上戰場的足輕,通常打順風仗還好,一到了關鍵時刻,絕對是扛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