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行腳商隊(1 / 2)

時間一天一點的過去,可以說很快,轉眼就到了四月初。

天氣比起三月初的時候,要暖和了不少。

因為天氣暖和各種魚類也逐漸開始了活動,我們增加了三艘打漁船、並且把打漁的範圍漸漸的擴展到縫隙外麵的海域後,打漁量更是一天天的增加,平均一天也能有十萬斤。

人手多了,我們的冰窖也多挖了兩個,再加上早就準備好的積雪,至少能儲存一千二百萬斤魚。

事實上,我們並不打算一天到晚都捕魚,隻要儲存量達到了五百萬斤以上,我們就可以減少打漁船,多增加戰船的訓練了,畢竟海上力量的強大,一直是霸爺的追求,也是我們安全的保證。

三國村的人口陸陸續續的增加到了四千七百零一人,其中因為將土匪流寇全部收攏,再加上挑選一些村子裏的壯丁們,三國軍再次增加了一千人,達到了一千五百人之多。

其中陸地上的軍士是一千人,五百人是為霸爺的海軍準備的,這還不包括治安巡邏隊的三百人,算下來整整一千八百人的軍士,已經超過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對於我們後勤的負擔,真的很是重。

拿糧食來舉例,一千五百名軍士每個人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訓練,甚至已經開始了披著盔甲跑步的舉動,大家不少人還長高了,如此大量的消耗,自然也就帶來了飯量的劇增。

根據陳小萱的計算,每天一個三國軍的士兵就要吃掉十斤的食物,雖然是魚肉居多,但光是三國軍消耗的糧食每天就要達到一萬五千斤。

剩下的人一天的消耗也是兩萬五千斤左右,加起來一天至少是四萬斤,可見他們消耗的糧食有多大。

由此可知為什麼師父要說,要存夠五百萬斤魚類,才能去減少打漁、全力發展海軍了。

當然也不是什麼好處都沒有,至少我們的三國軍已經訓練成了一批精銳,由原三國村一百二十名元老擔任伍長、什長、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等各項官職的三國軍,牢牢的控製在了我們的手上,分成三個大隊:長槍隊、大刀隊和騎兵隊。

茂助和田又郎的鐵匠鋪早就擴大了規模,由他們兩個帶著二十多個學徒,一天到晚火爐從來不熄火,為我們打造著各式各樣的兵器,雖說比不上大宋國和大遼國這些地方的那麼的鋒利堅固,但在蝦夷島上,著實可以稱為一等一的貨色。

兵士們強壯了許多,又有著嚴明的紀律,可以說如果遇上了最開始的“萬獸組”,一對一的拿下他們,恐怕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我花大價錢請來的徐貞娘,醫術是比我們想象的好,像是什麼發燒頭痛啊、關節疼痛啊、陳年老病啊,她不是用針灸幫忙緩解症狀,就是用各種草藥來慢慢的治療,讓很多人都重新恢複了健康,也使得三位老爹大呼值得。

其實徐貞娘根本沒有她自己說的那麼貪財,當我們奉上一百兩黃金的時候,她根本就沒有要,說既然大家把她當成一家人,她就不能收這個錢。

不僅如此,她還叫了姐姐、全美妍等幾個年齡在十幾二十歲的女孩子們,跟著她從一些簡單的醫術開始學習,連我和小夥伴們也去學習著簡單的包紮和傷勢處理,這更讓大家欽佩不已——在這個年代,誰家的技術不是寶貝啊?很多人連女兒都不傳,隻傳給兒子,更別說你什麼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