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三國少年軍的上午訓練,大部分還是和我們一起負重跑步、揮刀刺槍練習,隻有一個時辰左右會做搏鬥訓練,這也是他們悄悄的談論的“魔鬼時間”,因為隻要我們十個人上陣,他們最後的下場一定是被打趴在地上,吃飯的時候都一臉苦相。
不過,因為三國少年軍都是苦孩子出身,自然不會那麼的嬌氣,多哭了幾次後也就習慣了,下午幹活兒的時候同樣的賣力氣。
見到他們這麼的上道,我也不會虧待他們,從三天前開始,就每天讓他們可以多拿兩張餐券回家,讓他們和家長們都笑得合不攏嘴。
隨著人口的增多,就算讓所有的一百五十二名後勤女工們來做飯,也是不夠的。
故而我們早就讓年齡在四十歲到五十歲的農婦們,逐漸的代替了後勤女工,將做飯的活兒給承擔了起來。
每天超過六百名中年大嬸們,由於需要準備一萬八千多人的四五頓飯,每天光是需要製作的金槍魚肉餅就達到了二十萬個,還有各種魚類需要醃製、切盤製作等等,所以幾乎是從早忙到晚,時不時的還要臨時增加人手幫忙,否則一些必要的食物儲備是沒辦法做的。
勞作的農夫們、女人、老人和孩子們,吃飯還有規律一些,我們供給的是一日三餐。
四千二百名軍士則是因為訓練強度很大的緣故,一天吃四五頓都很平常的事兒,反正你訓練好了就可以吃飽,那些訓練不認真的、不努力的,那就對不起,隻能吃三頓,並且如果一段時間考察不合格,直接就貶入治安巡邏隊,待遇隨著就下降一個檔次,連帶著老婆孩子或是其他的家人也跟著待遇下降。
各種規則的鞭策之下,進入三國軍的將士們,倒是很少有被勒令降入治安巡邏隊的,因此高強度訓練後,他們的飯量都非常的大,吃飯的時間也經常不固定,比如說騎兵們,出門拉練回來後,經常是半夜三更,然後也得在一刻鍾時間將食物準備好。
在這種情況的時候,就需要提前做好食物,等他們回來熱一下就能吃。
提前做好的食物功用當然不僅僅如此,做好了後在放了冰塊的陰涼地下倉庫裏麵放著,三五天絕對不會壞掉。
人多了,製度就開始完善了。
現在如若在不是餐點的時候,普通人想要吃東西,那必須是需要餐券才能吃到,否則隨便什麼人、隨便什麼時候都能吃飽,那麼寶貴的食物就再也不會有人珍惜,也不會有人記得以前的苦日子。
看到三國村的居民們進入豐衣足食的生活,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但是看到他們開始鋪張浪費,那就絕對不是我們期望的。
因此我們會根據每個人的功勞程度,然後每天或者每隔幾天就會發放給他們魚卷、飯團券、龍蝦券、霸王蟹券、竹筍券等等,可以讓他們在正常的吃飯時間外,領取食物。
其實,很多人家裏都有我們獎賞的大米和小麥的,但是這些肉食就不利於保存,所以重要的獎賞之中,就沒有肉食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