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小寶?”
陳小萱的喊聲將我從思索中叫醒了回來。
“什麼事兒?”我愣然的問道。
“我在說,就夏糧收割完畢後,正式的將每家每戶的做飯下放到他們的家裏呢,你覺得怎麼樣?”陳小萱知道我喜歡思索的性格,也不生氣,好脾氣的又重複了一遍自己剛才的話語。
三個老爹還在回神之中,她們三個女人和大女兒商談了一陣,心中還是沒有多少底氣,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我。
我聞言一笑,大聲的回答說:“下放做飯的事兒是越早越好,但如果是夏糧收割完畢後執行,就有一個壞處和一個好處。壞處是剛剛收割完糧食,我們總不好意思不給點好處吧,每家每戶十斤大米或者小麥是必須的;好處是我們的長期負擔就會減輕,特別是在有稚內城的人加入的情況下,到時至少每天廚房的勞作量都是三倍以上,先不說食物的消耗,累也得把他們累死了。”
“如果每家每戶發給十斤大米或小麥,包括稚內城的人嗎?”晴子媽媽咬著嘴唇道,她可是節省慣了的人,現在還想著要分一下你我,順便能打壓或者製衡一下稚內城的人,那就是最好不過。
“當然要包括。”我想也不想的說道:“我們不把他們當一家人,還能指望他們把我們當一家人嗎?”
“小寶說的很對,我們不能厚此薄彼。”海倫媽媽是最大方灑脫的女人,她微微一笑的應和道:“隻不過小麥最多隻能給兩斤,大米給八斤都行……現在隻是第一年,以後隨著播種麵積的擴大,會有更多的好東西給他們的,妹妹你不要擔心啦,什麼好東西都會有的呢!”
“給不給的是另外一回事兒。”勞倫老爹此時插嘴了,他沙啞著聲音說到:“除開獎賞的之外,按照我們之前商議的,最大限度的給予公平,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我和師父,聞言都點了點頭。
經過我們大家的群策群力,三國村新的初步規劃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會每戶人家,每天按照人頭來給予食物:老人小孩兩斤、大人四斤,另外每個小孩子還有一個禽蛋吃。
由於條件的限製,食物的大部分當然是各種魚肉,隔十天左右也會有一些雞鴨鵝肉,蔬菜最多占一成。
每天一大早,家庭主婦們就要去後勤部那邊領取一天的食物,不能多領,但可以選擇不領那麼多,將剩下的用食券的方式攥在家裏,也同樣可以額外用自己的食券來換取其它的食物。
依照這個分量,每家人肯定不會餓著,但要說每頓都吃飽的話,那恐怕也是有點難,特別是對於大肚漢來說。
製作飯菜那也很簡單,我們在修建的新的房子裏,都加了一個小小的廚房,可以讓他們有地方做飯菜。
另外還有做飯用的柴火,那就更簡單了,蝦夷島上也許什麼都缺,可最不缺的就是連綿不斷的山脈和森林,趁著秋天冬天來臨之前,多砍伐幾萬棵大樹來分配給每家每戶,就足夠他們用到明年開春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