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孩怎麼教?這是家有女孩者必須麵對的重要課題。

女孩與男孩的培養方式與培養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女孩與男孩之間的差異,對女孩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最大程度地把她養育好、教育好。

有女孩的父母是有福的,當然肩上的責任也更加重大。因為今天的女孩就是未來的母親,如果她今天不能做個好女孩,未來也很難成為一個好母親,當然也很難把自己的下一代教育好。古人講:“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可見,教育女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我們必須花大氣力、不遺餘力地培養女孩,把她培養好。

可是,麵對可愛的女孩,我們大都會對她嬌慣不已。其實,我們這不是愛女孩,恰恰是害了她。我們應該讓女孩有良好的內涵氣質,有好的人品素養,有好的性格,讓她有獨立的資本,讓她“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讓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等等。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我們把握培養女孩的一個重要原則——不嬌不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捷爾任斯基曾說過:“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大就會墮落,成為意誌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是的,很多教育家都呼籲父母不要溺愛女孩,對女孩不要嬌慣。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父母嬌慣自己的女孩卻還不自知呢?根本原因是父母不知道如何做是嬌慣、是溺愛,如何做是理智的愛。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一般人教育子女有個重大的錯誤,就是沒有使兒童的精神在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習慣遵守約束和服從理智。”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如果能讓女孩學會“遵守約束和服從理智”,就能遠離嬌慣與溺愛了。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女孩遵守約束,如何愛才是理智的愛?是不是拒絕女孩所有的請求就是對她的約束?是不是每天冷臉對女孩就是理智?當然不是。但是,如果我們無限製地滿足著女孩的所有要求,在與她的相處中從來沒有露過“嚴肅”之相,那麼一定是嬌慣她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洞察未來》一書中有一節關於“兒童對限製控製和安全的需要”的論述,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兒童,尤其是幼兒,非常需要甚至渴望來自外部的控製、決斷、紀律與安定……受到過溺愛的孩子,經常會對軟弱的父母產生輕視、嘲笑甚至厭惡的情緒,兒童需要堅強、果斷、自主、自重的父母。”

是啊,當我們果斷地對女孩說“不”的時候,她雖然一臉不滿,但是對我們的敬畏開始萌生。同樣,當女孩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的時候,她就把我們視為“伺候自己的奴仆和下人”,如此一來,她還會對父母有什麼尊重可言?

而且,生活在溺愛環境中的女孩,看似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不會快樂,也不會幸福。因為,一個人感到幸福的前提是感恩和滿足。當女孩無休止地索取的時候,逐漸會習慣別人的給予,慢慢地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有了這種思想的女孩,一旦獲取不到,就會怨天怨地,埋怨別人對自己不夠好。這樣的女孩因為貪婪而不懂得滿足,因為不曾付出而不懂得感恩,她會快樂嗎?誰願意和這樣的女孩共事、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