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孩子摔倒別再打“椅子”
孩子被椅子絆倒後,家長與其打椅子,不如告訴孩子:
“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
一位心理學家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2歲多的小寶寶在客廳跑動,不小心被椅子絆倒了,孩子的媽媽趕快跑過來抱起孩用手拍打椅了說:“寶寶不哭了,都是椅子不好,媽媽打這個壞椅子,媽媽打這個壞椅一了。”心理學家很詫異,馬上對孩子的媽媽說:“這跟椅子沒有關係,是他己造成的這孩個結果。怎麼會是椅了的錯呢?”
這種現象很普遍,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法也琺比較有效的,因為他不想承擔錯誤,所以當大人把錯誤推給那些沒有士。命什的物質時,孩子很樂意接受。但是,家應該好好想想,這樣麼的教育方法科學嗎?
一個孩子正是接受思想、帶性格的時候,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連責任都不肯負,那他以後的人生信條將是什麼樣的?兔在這件亊中,是小寶寶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所以他是應該為自刀己的行為負責的。然而媽媽一句“都是椅子不好,媽媽打這個壞椅著了”,不僅打消了孩承認錯誤的念頭,還會讓孩子真以為自已沒有養錯,真的應該怪椅。
人生在幼年階段點滴生活經驗的積累,對以後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至關要的作用。家是孩了的第位老師和最具影響力的榜樣。在孩了小的時候,家長不應該因為孩了幼稚無知而縱容袒護,更不可以因為純粹的愛憐,而讓他喪失正確認知事物的能力。
本來是孩子不小心讓椅子絆倒了,家長跑來抱起孩子並且歸咎於椅子的存在,這勢必會讓孩子造成錯誤的感覺。讓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他總是有所依靠,有人安慰和幫助他,他可以為0己的過錯而推卸責任,怨天尤人。
那麼,當孩了受到傷害時,家長應該如何安慰孩子呢?
換一種方式安慰孩子
比如,孩子不小心被絆倒磕到了,不要教孩子把貴任推給別人。就算孩子弄疼了需要安慰,我們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一個擁抱、…句鼓勵的話:“我相信寶貝是男子漢,可以自己爬起來”
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
有時候,原本孩了並不覺得有多嚴重,一迓聽見大人在那裏大驚小怪的,那就會下意識地跟著哭鬧起來,似乎是為了配合爸爸媽媽一樣。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做的不多,或者協助孩子爬起來,或者給他一些鼓勵與支持讓他自己重新站起來。等孩子平靜心情之後,再引導孩子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如果是孩了錯了,那麼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知道並且要引導他承擔責任。
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的原因
當孩子磕著碰著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原因,而不是為了哄孩了說出“怪椅子”、“怨石頭”這樣推卸責任的自辭。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引導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有意識地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孩子摔倒時,隻要他有能力自己爬起來就不要輕易去幫助他,而應該鼓勵他自己站起來拍拍土,並且為他的勇敢而叫好:當孩了打碎了東西,先告訴他要愛惜東西,下次小心,然後讓孩子參與收拾,拿掃帚、簸箕、抹布之類沒有危險性的器具: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爭執或衝突時,定要弄淸事情的經過才可表態,一味地祖護或責罵自己的孩子以及;‘和稀泥”的辦法,對培養孩子的貴任心和人格都不利。
裝作沒看見
細心的家長也許會注意到,當孩了最初不小心摔倒後,孩了一往往並不是立即就哭起來,孩了一。般會抬起頭來,觀察家長的反應。這時如果家長表現平靜一些,或是假裝沒有看見孩子搾倒,孩了也就不把摔倒作為一件重大的事情來對待,會自己學會爬起來。當孩子自己爬起來之後,家長再到孩了身邊,鼓勵孩子堅強,孩子學會的就更多。
“窮”養錦囊
孩子掉倒後,家長如果經常告訴孩子有錯的是“椅子”,而不是他。這樣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培養孩子推脫責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慣性思維。當他慢慢長大,被人生路上的一些“溝溝坎坎”絆倒的時候,他也會養成找各種客觀理由而不願意自責自省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