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啟德皇帝劈頭蓋臉的斥罵了半個時辰後,一眾文武大臣才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各地的州府八百裏加急呈送上來的奏折,說的就是各地新成立‘書迷慈善基金會’的事,從如何閃電般成立再到當地眾人的各種反應以及其產生的影響力等等,奏章上都說得很清楚。
可笑的是到了現在的境地,居然還有朝臣看不清形勢,等啟德皇帝話音剛落,他們就跳出來指責蕭煜之,嚷嚷著說蕭煜之如何大逆不道,召集如此多的人手,可能是想造反或者其中會有什麼陰謀之類的。聽到這些話啟德皇帝忍不住當場暴怒,即刻便下令摘除他們的烏紗帽,送他們回去種田。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沒人敢在啟德帝暴怒的時候出來觸黴頭,大部份人心中都是暗暗叫苦,早知如此就捐多點錢出去,現在皇上看到他下詔讓百官捐款,結果遠遠比不上一介草民的號召力,這麵子丟得忒大了,皇上心裏都不痛快,他們又豈能痛快?
不過,回過頭來一想,那個‘前世今生’也當真了得,憑借兩部小說的影響力,就這麼登高一呼,數以十萬計的書迷便紛紛響應他的號召。按各地呈送上來的奏折分析,就這麼短短兩天時間,那些響應號召的書迷便共計捐贈了至少七百萬兩白銀,還有不知道多少的舊衣物之類的,而且這個數據還在快速增長中,實在是令所有人都為之側目的成績。
看到這個數據,眾文武大臣均感到羞愧,皇上親自下詔讓百官捐款,最終的結果是加上皇上自己捐出的二十萬兩才堪堪破百萬,這……眾大臣越想越是羞愧,難怪皇上罵他們比不上一介草民,還真是沒罵錯。
瞥見眾大臣那羞愧的表情,啟德皇帝才放緩語氣,讓眾大臣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全力配合‘書迷慈善基金會’,一定要盡快援救那些處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
那些朝臣們哪會還不識趣?先是紛紛承認他們的錯誤,然後說了一大堆一定如何如何,總之話裏話外都透露著讓皇上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一定會辦得漂漂亮亮的。如果擱在以前,這些人自然不會輕易說出這種話,但在獲悉奏折上的內容後,這些人霎時便信心滿滿,有那個‘前世今生’以及‘書迷慈善基金會’的存在,解決這場災難,似乎沒什麼問題。
看到這些朝臣們的表態,啟德皇帝不置可否,心中卻在盤算著,像‘前世今生’這等人才,是不是要盡快把他網羅過來為朝庭效力呢?憑此人的驚世之才,隻要稍加磨煉,不必多久就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啊。
……
漢陽縣城。
作為此次大地震重災區域之一的縣城,漢陽縣城是地震發生後唯一沒有人外逃的縣城。與其相同的幾個州縣在地震發生後,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恐慌的外逃,截止至今,處於重災區域的縣城,基本除了死人外無一活物。可以說漢陽縣城的災民是最幸福的,那些逃往其它州縣的,除了遇上像青騰縣那樣的知縣大人比較幸運之外,逃到其它州縣的災民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災民眾多,那些膽小怕事的知縣大人都不敢開城門,怕引起城內暴亂。而一些管理能力不行,卻又心腸軟的知縣老爺,把城門打開放災民進城,卻因為人數眾多,又沒能好好管理導致引起暴亂,結果不僅沒有起到救治災民的作用,還把城內的百姓都搭了進去。
不管其它州縣怎麼樣,如今的漢陽縣城,已經被搞得似模似樣了,全城已經徹底清理了一遍,那些運氣不好而死去的人也已經全部掩埋。房舍此時也搭建了上千間,雖然都是些簡易房舍,但對於重災區域來說,已經是非常難得了。本來城裏共計十幾萬人,這幾天從其它災區逃亡到這裏的共計三萬餘人,這還是因為這裏是重災區域,一般人都往外逃了,隻有一些因為逃亡的時候走錯方向或者是其它別的原因才來到漢陽縣城的,否則的話就不是區區三萬餘人那麼簡單了。逃亡過來的人加上本城原有人口,算起來也有十七八萬人了,幸好當初蕭煜之通知的時間比較早,大家有了足夠的時間把糧食處理了一遍,現在大部份糧食都能夠找出來,否則要應付這麼多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雖然漢陽縣城的災情算是控製住了,而且房舍也搭建了上千間,但這些都隻能是用來應急的,並不適合用來長期居住。是以,災後重建才是漢陽縣城重中之重的難題。要想重建當初的漢陽縣城,這些都是需要錢的,並不是簡單的一些木材就能夠搭建起來。在蕭煜之看來,如今想要重建漢陽縣城恢複到當初的模樣,最起碼的條件就是運輸方麵,畢竟閉門造車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盡管蕭煜之對他的號召力比較有信心,但具體的結果起碼要三天後才能夠知道,因此,為了加強號召能力,蕭煜之正在教眾人唱歌呢!至於說唱的什麼歌,當然是已經在《射雕英雄傳》第三十一回章節後麵PS中公布出來的那首歌曲——愛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