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二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射雕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湍江險灘”基本已經傳遍各地,蕭煜之在後麵PS的話引起了眾粉絲書迷的興趣,想想能夠被記載在他們所崇拜的小說裏麵,隨之而千古流傳,這是多麼榮耀的一件事情。因此,本來就踴躍的響應蕭煜之號召的粉絲書迷更見火爆,讓‘書迷慈善基金會’的成員個個忙得眉開眼笑。
此時,大殷朝唯一的異姓王野王爺的捐贈數目已經傳開,不算糧食,光是那一百萬兩白銀的巨款,就已經讓所有人為之側目了。要知道,堂堂一國之君也隻能拿出二十萬兩白銀而已,而蕭煜之號召各州府的捐贈,捐贈最多的也才七十幾萬兩白銀罷了,那可是一個州府的捐贈數目啊,可想而知野王爺這一百萬兩白銀是多大的一筆巨款。
如若是換作朝中哪位大臣拿出這麼大一筆巨款來捐贈,隻怕不僅不會讓人感激,還有讓人指著脊梁骨大罵的危險。畢竟,你如果不貪汙的話,哪來這麼大一筆巨款啊?但野王爺捐贈出來,卻沒有這樣的問題,知道的人都隻是讚歎他的慷慨,而不會懷疑這麼大一筆巨款的由來,誰讓人家是有封地的王爺呢?從祖上一直到現在,一百多年了,一直享用著平江府的賦稅,而且是隻進不出那種,不像國庫那樣這裏需要用錢哪裏需要用錢。是以,這一百多年來王府到底積攢下了多少財產,除了這位野王爺自己外,隻怕是沒人知道了。
一百萬兩白銀捐贈出去,讓那些文武百官羨慕不已,至於那些平民老百姓,隻能用仰視來形容。啟德皇帝聽到之後,臉上露出了笑容,畢竟真要算起來,野王爺也屬於皇親國戚,啟德皇帝的妹妹可兒公主嫁的就是他,即便是追究到祖上好幾代,也基本會跟皇室沾親的。本來曆朝曆代對於異姓蕃王都極是防範,但這個在大殷朝卻不是,主要原因很簡單,因為異姓王蕃王隻有一個。想想全天下的眼睛可都盯著這裏,這異姓王哪敢生什麼二心啊?當然,這樣也不排除會有挺而走險的,為此皇室祖上與異姓王祖上有過一個秘密約定,就是防止後輩亂來的。這個約定的內容是什麼沒人知道,隻知道皇室以及異姓王雙方各有一個密封的錦囊,是皇室開國皇帝與第一代異姓王一起搗鼓出來的,父傳子子傳孫這樣代代相傳下來。據說這個錦囊裏麵就有針對後輩亂來的一套鎮壓手段,因此皇室對這唯一異姓王很是放心,而異姓王一脈也不負皇室信任,一直安享富貴百餘年,從未聽說過有什麼異動的。
……
正在蕭煜之打算投資重建沈府的時候,接到了來自京城的聖旨,這道聖旨的到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畢竟此次爆發的大災難全憑蕭煜之才得以力挽狂瀾,大大減少了災民的傷亡。而且因為‘書迷慈善基金會’的成立,捐贈的錢物讓全天下人為之側目,最重要的是基金會的宗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八個字,讓蕭煜之的民望達到了一個恐怖的高度,這種‘人才’難免會引起當權者的注意。
顯然蕭煜之也想到了這一點,因此聖旨上要求他進京麵聖,最好是舉家搬遷到京城居住,這些蕭煜之連想都不想便滿口答應下來。最主要是他想起如今可不是他原來那個時代,在這個皇權時代,還是不要搞得讓皇帝猜忌才能活得長久,否則再牛逼的人也難逃灰飛煙滅的下場。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漢陽縣城發生了這種大地震災難,讓蕭煜之心有餘悸,感覺繼續居住在漢陽縣城似乎有些不安全,盡管明白不可能短時間內再來一次這樣的地震,但人的心理作用對此還是有些怕怕的。因此,蕭煜之也思忖著換個環境居住會比較好,京城無疑是最佳選擇,那裏肯定不會出現大地震這樣的災難,畢竟曆朝曆代還未聽說過京城出現天災的。
不過,雖然已經確定搬遷到京城去,可在漢陽縣城還有不少事情要蕭煜之處理,因此他讓那位前來宣旨的公公先行回去回複,待他處理妥當這些雜事之後,就即刻動身到京城去。那位公公也是消息靈通之人,早已久仰蕭煜之的大名,還知道晨夢公主乃是他的鐵杆書迷。因此,這位公公在蕭煜之麵前倒也不怎麼擺譜,而是擺出一副謙和的模樣,聽到蕭煜之的提議後,當即便答應下來,然後再囑咐幾句,便瀟灑的打道回京了。
待那位公公離開之後,蕭煜之與自家老婆以及嶽母大人商議了一下,主要是征求一下她們的意見,雖然他心中有百份之九十以上的把握她們會聽他的,但這種重大事情,還是得先征求她們意見的,這是尊重的問題。結果顯而易見,他那嶽母大人雖然對漢陽縣城有了很深的感情,但那是在地震沒來之前,此次大地震讓漢陽縣城全變了樣,沈府除了一些殘渣外,就是一塊廣闊的土地罷了。因此對於搬遷到京城居住的提議,嶽母很是支持,別說她本身就同意,即便不同意也不成,畢竟這是皇帝聖旨上的要求,不同意搞不好就是抗旨之罪。至於沈逸雪,夫唱婦隨,夫君去哪她自然是跟到哪,根本就不用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