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七海驚鴻》章節試讀(2 / 2)

這天下間,總有些東西的珍貴程度是超過生命的。即使明知是徒勞,但為了一個責任,真正的英雄還是會豁出性命去做一些旁人認為愚蠢的事情。

羽驚鴻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和抱負,但是自幼生長在海邊的他,見過了倭寇橫行,妻離子散;見過了血海刀光,家破人亡!更見過了倭寇的殘暴和大明官軍的軟弱。

自從那位“戚老虎”故去之後,倭寇再度死灰複燃。然而,大明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戚老虎那樣的名將。

對倭寇的恨,對死難者的憐憫。這就是羽驚鴻敢在朝堂死諫的原因,大明的國運,對皇帝的忠誠,羽驚鴻並未考慮這些,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隻是不想再看到無辜的人流淚罷了。”

群臣料想,皇帝不管信與不信,聽到羽驚鴻這般苦諫,總該大吃一驚才是吧?

心念及此,回過神來的大臣紛紛向天啟皇帝望去,卻見這位皇帝滿臉不耐煩的神色,對羽驚鴻這番話竟是絲毫不為所動。

天啟帝揮了揮手:“麻煩。既然沒打勝仗,就不用封了。九千歲,這事兒你看著辦吧,退朝!”說完,天啟帝一甩袍袖,抱著他心愛的木鳥,大步流星的離開了朝堂。

群臣趕忙行禮,但大部分大臣都暗暗倒吸了一口氣。天啟皇帝究竟在想什麼?明明羽驚鴻剛將矛頭指向魏忠賢,此時將羽驚鴻交給魏忠賢發落,豈不是明擺著要讓羽驚鴻死麼?

這下子,所有人都認定了羽驚鴻必死無疑,而且以魏忠賢的手段,他必然會死的很慘。

魏忠賢一黨此時自然要討好魏忠賢,一個胖子從朝臣之中跳出來,指著羽驚鴻大罵道:“你這不識時務的狗才,居然敢構陷九千歲!九千歲一心為國,政績卓著,堪稱大明朝第一人......不,堪稱古往今來千古無雙的國士!你小小的螢燭之火,豈敢與日月爭輝?刑部,刑部呢?羽驚鴻羅織罪名,誣陷上官,該當何罪?”

刑部尚書搖了搖頭,沒有答話。一個刑部侍郎卻大聲道:“羽驚鴻罪當反坐!”

反坐,專為誣告者設計的罪名之一。意思就是,誣告者所誣告的罪名,應該判什麼罪,查實是誣告之後,就判誣告者什麼罪。

此番羽驚鴻告魏忠賢貪墨軍餉,導致戰局失利,這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羽驚鴻的滿門隻剩下了他妹妹和他那還沒過門的妻子,如果定了這反坐之罪,三個人便都要被推到菜市口斬首!

刑部侍郎說完以後,諂媚的笑著望向魏忠賢。魏忠賢卻輕輕一笑:“羽將軍還年輕,年輕人脾氣重一些,打敗了仗推脫責任,也無可厚非。罷了,著兵部,免去羽驚鴻一切職位,貶為庶民,趕出京城也就是了。”

魏忠賢這番話說出來,若是不明就裏的人聽了必然會大吃一驚:“不是說魏忠賢心胸狹隘,殘害忠良嗎?怎麼他能這麼簡單就寬恕了與他為敵的人?”

但其實滿朝文武都知道,魏忠賢隻是不打算在明麵上解決羽驚鴻而已。越是這樣,其實就越表示魏忠賢恨透了羽驚鴻。

不在明麵解決羽驚鴻,那魏忠賢怎麼辦?肯定動用暗地勢力唄。

魏忠賢的暗地勢力,自然是有明一朝人人談虎色變的廠衛!其實,若是判個滿門抄斬,羽驚鴻被抓去一刀砍了倒也痛快。怕就怕落在廠衛手中,刷洗、油煎、剝皮、抽腸......這些酷刑若都在羽驚鴻身上試一遍,那當真是生不如死了。

當然,此時在朝堂之上,魏忠賢一黨自然免不了唱一番讚歌,什麼胸懷寬廣,海量容人,一時間讚美聲不絕於耳。

羽驚鴻麵對朝中魏黨的嘲笑、喝罵、鄙夷,他整個人都已經麻木。他機械的摘下戰盔,卸下那一身金甲,包括戰靴。最後,他隻穿著一件赤紅色的舊戰袍,一步步像是丟了魂一般,走出了朝堂。

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當即就要追過去,魏忠賢卻一把攔住他:“良卿,不急,他跑不了的。你跟我來,我有事兒跟你說。”

說完,魏忠賢一轉身,施施然離開了大殿。殿上的群臣也是各懷心思,紛紛離朝。

有人幸災樂禍,有人低聲歎惋。無論如何,他們都認為,羽驚鴻這次是活不成了。這位被朝臣認為是戚老虎繼承者的將軍,終是曇花一現,最後依舊毀滅在魏忠賢的滔天權勢之中。

但其實,這隻是個開始。

是一個七海霸主英雄傳說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