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球關係下的好生活(1 / 1)

共球關係下的好生活

卷首語

作者:呂德宏

當今世界是變革的世界,當今時代是變革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時期,人們憑借什麼來觀察判斷各國內外政策以及世界事務的是非曲直?各個國家、各種文化或許各有其特定的尺度,但從世界各地人民的視野、從曆史深處的思索看來,正義與不義、進步與倒退、自主與控製以及創造與僵化應成為考察各國戰略選擇的基本尺度。

有了這些基本尺度,我們就會看到,盡管美國主導勢力的喉舌們故作高深地咬定“美國世紀仍未結束”,但往最低限度說,世界絕大多數人民對所謂的“美國世紀”不感興趣,至於它“是否結束”更是一個自娛自未必樂、且對世界絕大多數人民乏味之至無聊至極的話題。由於缺乏這些基本尺度,我們就會看到,日本領導人及其政府在野心、無奈、妄想的多重作用下,瘋頭瘋腦東拉西扯地企圖抗拒中國的複興和亞太的變革。

在這個變革的世界和時代裏,中國的選擇,是共球關係下的好生活。它包括平等的國際觀、人民的義利觀、共贏的發展觀、和諧的世界觀等4個基本內容。中國的對外政策目標,既不是成為亞洲第一,也不是成為世界第一,而是各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共同的安全與發展,是新時期的世界大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國家的獨奏,而是各國的合唱。這是中國對當今世界和人類文明未來的重大貢獻。

中國的選擇,是正義的、進步的、自主的和富有創造性的。說到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人民的崛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複興與再造。中國的戰略選擇,盡管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挑戰和風險,但終歸是不可阻擋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選擇體現了真正的普世價值。讓我們回顧與日本和美國相關的兩個事例。

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先生,每逢周恩來總理的生日,都會帶領日本創價學會會員高呼“大中國萬歲”的口號。為什麼會這樣?池田隻見過周總理一次,隻交談了30分鍾,周總理對池田有政治囑托。1974年12月15日,周總理堅持抱病接見池田。當時總理的體重隻有60斤,醫務人員做好了搶救的準備。可以說,周總理用最後的力氣,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裏對池田說,世界各國彼此應在平等的立場上,彼此共同合作;中日人民應世代友好。池田表示,有生之年將牢記周總理的托付,全心全意為中日人民服務。正義的、進步的、自主的和創造性的主張與政策,終歸會得到包括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擁護。

美國學者諾曼·喬姆斯基《失敗國家:權力的濫用和對民主的攻擊》一書中的“失敗國家”,指美國。他認為,美國的民主徒有其表,早已失去實質內容;美國的公共政策沒有體現公眾利益。其重大原因來自美國民主赤字的一個突出特征:真正的問題極少能進入公眾視野,基本事實極少為公眾所知。在一個高度原子化的社會裏,美國公眾由此失去了形成深思熟慮意見的機會。這表明,不義的、倒退的、以控製為目的以及僵化的觀念和政策,會遭到包括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對。挪威學者約翰·加爾通曾在20世紀80年代預言了蘇聯的崩潰;2009年,他運用同樣的矛盾分析方法,預言美國帝國將在2020年崩潰。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中華文明對戰略的本質理解,當然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真正的需求與期望。這就是戰略選擇的起點、標準與歸宿。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讓他們忙吧,我們專心地幹好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