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一株幸福的蘆葦(1 / 3)

做一株幸福的蘆葦

獨家策劃

作者:宮鳳華

麵前這條河水流向何方/請帶上我一起去流浪/那哀愁已深深印在我臉上/我隻想回到故鄉的身旁。

每每聽到蘇曼的這首《故鄉》,我的眼前便浮現出蓄滿月光和鄉愁的村莊、嫋嫋娜娜的炊煙、被金黃的菜花和麥浪環繞的村小、窈窕靈秀的村姑和質樸憨厚的莊稼漢。

在寧靜而恬淡的日子裏,我總是喜歡聆聽範睿的塤曲《追夢》《睡蓮》《悲涼笛聲》和《布列瑟農》,心中彌漫淡淡的憂傷,一種古典的詩意充盈著整個聽月齋。

鄉村,一片明清麗質,一派生機盎然。在鄉村教書,耳濡目染鄉音土韻,吮吸飽蘸草木清馨的空氣,在寂靜中,擁有了那種鯤鵬展翅南飛的道家情懷和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恬淡怡然。

春天,溫暖的大地鬆動了,綠色潮水般從生命的那一邊浸溢過來。油菜和小麥的長勢繁茂,雜草和野花兒也自以為是地顯示著各自的不屈和嬌嫩。雞鴨咯咯嘎嘎地撲騰撒歡,豬狗牛羊不疾不徐地叫著,慢四拍的曲子靈動了整個村莊和田園。

油菜花開放了,黃金的光芒照亮了村莊裏所有人的心。我和孩子們一起撲向廣袤的田野,品嚐放風箏的喜悅,擷拾綠色的詩句。李叔同先生歌詞《春遊》中雲:“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鍾送夕陽。”讀之,竟有“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的淋漓興會。耕耘鄉村教壇,平凡孤寂中總翹盼著春天的到來,盼望那金黃的油菜花一夜之間淹沒了吉祥的村莊,淹沒了我和孩子們靈動的身影。

我所棲息的村小就鑲嵌在逶邐流淌的澛汀河邊,四周的油菜花在春天陽光的舞動下,顯得異常金燦亮麗,令人想起荷蘭畫家梵高的《向日葵》。村小如一座島嶼,時時被燦爛的明黃浸沒。

田野裏,村婦們頭裹方巾,身著花衫,步履輕盈地穿行於花叢中薅草。一撥城上來的遊客正在哢嚓、哢嚓地攝下風情萬種的“小橋流水人家”和“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清澈的小河邊,幾位老者蹲在青草叢中悠閑地垂釣,隨著一陣潑剌剌的聲響,一條大鯿魚或小草鯇便拎到岸上,引得行人好生歆羨!圩堤旁,芊芊蘆葦身材頎長,如古代仕女,娉娉婷婷。孩子們歡呼雀躍,采來一片細長的葦葉,或折成笛,或疊成哨,一吹,韻味十足的葉笛聲便靈動了整個鄉村。

常常醉心於歐陽修的那首詞:“南園春半踏青時,風中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詞中描繪了踏青時節水鄉綺麗的風光,令人心馳神往。

村小東邊的那條澛汀河顯出孕婦般的豐饒身段,河中泊著幾條狹長的木船,漢子們分列船上,手握竹篙,隨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整齊劃一地下篙起篙。姑娘媳婦們披紅戴綠,裸露小腿,手持木棒,一齊劃水,小船燕子般迅捷前行。河兩岸密密麻麻的人群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聲。鼓聲陣陣,彩旗飄飄,熱鬧的場景、喧囂的氣氛滌蕩著人們的心靈。這一幕出自鄉村一年一度的會船節,這時的鄉村,整個兒沉浸在一片歡快愉悅的氣氛中。身處其境,自然想起“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浪漫詩句……

燠熱的夏天,夕陽西下時分,抑或月光浸潤的晚上,我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我獨自享受著這片水鄉風情,每每走進朱自清《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和憂傷裏,走進林語堂歡樂而爽快的微風裏,走進梭羅神秘而浪漫的瓦爾登河,走進克萊德曼的情調鋼琴曲裏。

有時聽到遠處隱約傳來“我的家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水”的歌聲,我總是熱淚潸潸。白天的忙碌和瑣碎暫且拋開,我的心靈得到解放,精神得到升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看眼前美景,不管坎坷和平坦,我都能“毀譽無動於衷,得失在所不計”。

寂靜的夜晚,我的思緒總飄回長滿青草、蓄滿月光的故鄉。故鄉此起彼伏的蛙聲總是乘著一股輕風,穿透我的心靈。青蛙“呱咕——呱咕——”地叫著,高高低低,遠遠近近,如詩如夢,飄過清清爽爽的夜空,飄過寂靜的田園。它們用泥土一般質樸的聲音,為清貧寂寞的鄉村生活平添一縷樸素而溫馨的感動。